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学锴"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樊南文的诗情诗境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1997年 第2期 13-20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玉黔诗与樊南文,是李商隐倾其毕生精力与心血铸成的艺术珍品。自钱钟书先生提出“樊南四六与玉豁诗消息相通”(引自周振甫《李商隐选集·前言》)之说以来,先有周振甫先生对“商隐以骈文为诗”这一面作过精切的阐发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唐诗名篇零札(续)
收藏 引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4期41卷 414-421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唐诗不少名篇在历代的校注、评赏过程中存有误校、误解情况。有鉴于此,择其要者,结合版本、史实、诗歌主旨及艺术特征等进行考释和匡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读唐诗名篇零札
收藏 引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3期41卷 265-281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中心安徽芜湖241000 
唐诗不少名篇在历代的校注、评赏过程中存有误校、误解情况。有鉴于此,择其要者,结合版本、史实、诗歌主旨及艺术特征等进行考释和匡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义山七绝三题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0年 第2期 34-41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李商隐的七绝能“运重入轻”,在内容上拓新的同时,克服了由此 引起的内容与形式的矛盾;又能“化重为轻”,将重大的政治历史题材典型化、 将深重的人生感慨意绪化,运用多种艺术手段,使七绝这种轻巧灵便的体裁在 抒写重大题材和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李商隐现象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辑刊》1998年 第1期 129-134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古典文学研究中的李商隐现象刘学锴在中国文学史的大作家行列中,李商隐是非常特殊的存在。这不仅是指举凡杰出作家都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内容、形式、风貌与个性,而且是指超乎其上的更加特殊的东西。例如他那种不以“不师孔氏为非”的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对唐诗艺术文化底蕴的深入剖析──序《唐诗风貌》
收藏 引用
《江淮论坛》1998年 第2期 102-103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中文系 
我从未为人写过书序,这是第一篇而且极可能是唯的一的一篇。按照请名人作序以增书的身价的传统风气和时尚,我自然不是作序的合适人选,但恕诚却执意要我来写。我想,这纯粹是一种纪念,一种对我们之间三十余年共事相知情谊永远不能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商隐的七言律诗
收藏 引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年 第1期30卷 51-58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李商隐的七律恢复并发展了杜甫七律关注国运、感伤时事的传统 ,创造了以咏史方式反映时事的新手段 ,显著提高了七律的讽刺艺术 ;创造了七律无题这种特殊的抒情诗 ,极大地提高了七律抒写心灵的艺术 ,从而在内容和艺术上对七律作了重大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诗歌中的人生感慨和李商隐诗的基本特征
收藏 引用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年 第1期21卷 39-47页
作者:刘学锴 
抒写人生感慨,是李商隐诗的一个基本特征。它既纵贯诗人的整个创作历程,又弥漫渗透在各种题材、体裁的诗作之中。何焯说“义山佳处在议论感慨”(《义门读书记》),义山自己也以“生多感”的庾信自况(见《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商隐的托物寓怀诗及其对古代咏物诗的发展
收藏 引用
《安徽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1年 第1期19卷 88-96页
作者:刘学锴 
李商隐是唐代写作咏物诗数量达百首以上的少数几位诗人之一。在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咏物诗是和咏史诗、无题诗鼎足而三,最富艺术独创性的一大类作品。这百余首咏物诗类型多样,成就各异,其中尤以托物寓怀之作最具个性特色,且对古代咏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国内失传多年的李商隐诗选疏选评本——徐、陆合解《李义山诗疏》评介
收藏 引用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年 第3期29卷 329-344页
作者:刘学锴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清雍正初年刊行的徐德泓、陆鸣皋合解的《李义山诗疏》 ,国内失传多年。本文据日本怀德堂文库所藏《李义山诗疏》 ,从选、疏、评三方面对它的特点、价值作了具体的评价。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