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敏言"
1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梨园春》:品牌戏曲栏目的成功因素分析
收藏 引用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4年 第12期 30-31页
作者:刘敏言 
在中西文化交流碰撞的今天,在多元文化形态并存的今天,在戏曲艺术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梨园春》却红红火火.历经十年而不衰,不断开拓出戏曲艺术的新天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豫剧艺术的文化提升 看河南省豫剧三团新戏《风雨故园》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6年 第5期 20-21页
作者:刘敏言 
鲁迅的形象在豫剧的舞台上出现了:炯炯有神的双眼,留着短短的平头,黑色浓密的胡须;他款款而行,向我们走来……伴着他的,有他的原配夫人朱安女士,还有许广平.我坐在剧场里,心,却早已飞向上个世纪,好象在读着,读着,读着,那些经典形象在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梨园春》的文化思考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4年 第8期 26-29页
作者:刘敏言 
在戏曲艺术面临严峻挑战的今天,河南电视台的戏曲栏目却红红火火,热热闹闹,充满生机与活力,不断地开拓出戏曲艺术的新天地;特别令人思索的是,不少电视台也办出了各种不同风格的戏曲栏目,但是,在电视覆盖面与观众收视率方面,那种火爆的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风中少林》向我们走来
收藏 引用
《舞蹈》2005年 第7期 6-7页
作者:刘敏言 
《风中少林》向我们走来了。带着几百个汗水浸泡的日日夜夜,带着百余艺术精灵的韵律跃动,带着中原文化浇灌滋润的鲜活气息,带着呕心沥血打造出来的崭新风貌,郑州歌舞剧院的《风中少林》登上了华夏的舞台,向我们走来了。这是历经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涓涓细流 静归沧海 范静印象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05年 第5期 22-23页
作者:刘敏言 
河南省豫剧一团的国家一级演员范静已名闻遐迩了。作为全省戏剧界一位颇有成就的青年艺术家,她的性格,她的为人,她的才智,我也时有所闻,但真正的了解她,还是后来的事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经典名剧的现代转换——从“赵氏孤儿”到“程婴救孤”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04年 第2期 56-58页
作者:刘敏言 
河南省豫剧二团凭借其超凡的文化战略眼光和对经典名剧的时代审视,以宏大的演出阵容和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推出了根据古典名剧《赵氏孤儿》改编的大型豫剧《程婴救孤》,获得巨大成功,引起河南及全国戏剧界的强烈反响和高度关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他用心血与灵性拓展人生舞台——记国家一级舞台美术师范有信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4年 第S1期 70-71页
作者:刘敏言 刘放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曾是汉魏之都的许昌,有着丰厚的文化积淀,有着威严的帝都之气,有着灵动的汉魏风骨,也涌现出许多学养深厚的杰出人才。舞台美术家范有信当属此列。出生于1947年的范先生,执教于许昌文化艺术学校,还担任着许昌书画院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位戏曲演员的艺术哲学——关于杨红霞的文化诠释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6年 第Z1期 25-27页
作者:刘敏言 
  戏曲是美丽的,美丽的戏曲是靠美丽的心灵创造的.她,可能还不为许多人所知道,然而,她的艺术灵犀,她的戏曲基因,她的秀美形象,给豫剧带来了许多生机、许多青春、许多辉煌、许多美丽.她就是河南省豫剧三团的青年演员杨红霞.38岁的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海峡两岸豫剧交流的文化思考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5年 第18期 79-80页
作者:刘敏言 
我曾经两次去台湾,随团从台北到高雄,浏览了宝岛的自然风光,了解了台湾的风土民情.茫茫大海,泱泱稻田,城市乡村,文化风貌,都使我涌动着一种亲情,美好而满足.真不愧祖国的宝岛啊!而宝岛上还有一种民族瑰宝,这就是我们的豫剧.豫剧是海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赞美你啊,“红丝带”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5年 第16期 40-41页
作者:刘敏言 
2005年10月14日晚,秋风瑟瑟,凉气袭人,河南尉氏体育中心正在进行着一场非同寻常的演出.由国务院防治艾滋病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共同主办的"红丝带万里飘"预防艾滋病戏曲巡演活动在这里拉开了帷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