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树萍"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探究式教学在烹饪工艺实验课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教育探索》2014年 第7期 62-63页
作者:杜险峰 刘树萍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哈尔滨150076 
探究式教学在烹饪工艺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探究式实验问题设计,探究式实验问题假设,探究式实验问题推理以及探究式实验要素验证等环节。教师在烹饪工艺实验课中应用探究式教学,要强化教研与实践能力,强化科研能力和课程评价能力,学校要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技期刊怎样做好广告经营工作
收藏 引用
《发展》2005年 第12期 74-75页
作者:刘树萍<机械研究与应用>编辑部 
科技期刊也是商品,这赋予了科技期刊在新时期的新含义.如何经营这个特殊的商品,如何使科技期刊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效结合,科技期刊作为宣传媒体的意义也就更加值得期刊工作者去探究.科技期刊有自己的独有特色,尤其期刊广告的发展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向菠菜胶囊的制作工艺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调味品》2016年 第11期41卷 10-14,20页
作者:刘树萍 李越 石长波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哈尔滨150076 
以反向菠菜胶囊为研究对象,对胶囊制作工艺的要素进行了单因素试验,研究了菠菜与水的质量比、海藻酸钠、乳酸钙、胶囊体积及成型时间对胶囊的影响并优化了条件。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设计了正交试验。采用感官评价表征了菠菜胶囊的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味指纹图谱技术在肉制品品质检测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国调味品》2019年 第1期44卷 147-149,153页
作者:刘树萍 方伟佳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哈尔滨150076 
肉制品在加工及储存过程中产生的化合物会使肉制品风味发生变化,气味指纹图谱技术是指利用电子鼻、气质联用、固相微萃取与气质联用等挥发性成分分析技术达到对肉制品挥发性气味物质的数据录入,从而得到特征性图谱,在对不同批次的肉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熬制工艺对鲜金针菇菌汤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中国调味品》2021年 第1期46卷 31-38页
作者:刘树萍 陆家慧 方伟佳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哈尔滨150076 
以金针菇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结合正交试验的方法,分析不同制作工艺对鲜金针菇感官评价、固形物溶出率、色差和挥发性气味的影响。通过单因素试验得出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40,熬制温度90℃,熬制时间45 min,盐的用量2 g。在此数据基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配方工艺对黑豆豆腐肉丸品质的影响
收藏 引用
《食品研究与开发》2023年 第8期44卷 74-81页
作者:冯爽 张佳美 苏晓文 陆家慧 刘树萍 石长波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28 
为确定制作黑豆豆腐肉丸的最佳配方工艺,通过单因素及响应面试验考察食盐添加量、淀粉添加量及水添加量对黑豆豆腐肉丸的感官品质、质构特性、水分含量等的影响,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设计响应面试验以期获得最佳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分子烹饪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收藏 引用
《科技视界》2014年 第36期 25-26页
作者:刘树萍 杜险峰 崔震昆哈尔滨商业大学旅游烹饪学院黑龙江哈尔滨150076 河南科技学院食品学院河南新乡453003 
分子烹饪是从科学的视角理解烹饪,目前已经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从介绍了分子烹饪的发展历程,着重从理念、菜肴体系、原料选择、方法设计四个方面阐述了国内外在分子烹饪方面所做的研究工作,分析了分子烹饪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分子烹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孔树脂吸附饮用水中甲基蓝的研究
收藏 引用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年 第4期34卷 418-422,439页
作者:龚德状 关桦楠 韩博林 刘树萍 王薇哈尔滨商业大学食品工程学院省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76 
以有机污染物甲基蓝为研究对象,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两种大孔树脂对其吸附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AB-8型大孔树脂最佳吸附条件为,树脂添加量0.2 g,吸附温度30℃,吸附时间3 min,平均吸附量为0.055 74 mg/g;X-5型大孔树脂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动工艺过程设计系统——十年活动之回顾
收藏 引用
《成组生产系统》1989年 第3期 41-48页
作者:R.A.韦斯克 I哈姆 T.C.张 刘树萍美国宾州大学 普渡大学 机械电子工业部第六设计院 
文章综述了有关自动工艺过程设计系统的基本方法。还总结了目前所有的和研究中的工艺过程设计系统,并指出了它们的特性及现状,以便对这些系统进行比较。文中还对目前和未来的创成式工艺过程设计系统进行了议论,以找出在研制真正的自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利用成组技术来改进生产单元中工人之间的联系与协作
收藏 引用
《成组生产系统》1989年 第6期 38-40,64页
作者:Donald O.Knight Michael L.Wall 刘树萍美国亚利桑那州立大学 机械电子部第六设计研究院 
成组技术(GT)常被用于辨认可用相似工艺的零件族来进行生产。然后,组织包括工作站和机床的生产单元来实施这些工艺。这些非常相似的零件通过生产单元进行生产,而取代了采用根据机群式来布置生产的办法。 成组技术的原理也可以被看成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