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汉娥"
2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任伯年绘画风格的形成探析
收藏 引用
《美术文献》2022年 第9期191卷 64-66页
作者:胡逸格 刘汉娥中国美术馆典藏部北京100010 
任伯年是“海上画派”的代表性人物之一,其绘画发之民间,题材广泛,技法全面,融汇诸家之长,雅俗共赏,形成了苍秀奔放、格调清新的艺术风格,在推动近代中国画向现代转变的历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从任伯年早年成长经历、海上画派、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80年代民间美术热潮及其学科化道路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研究》2021年 第3期 103-116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典藏部 
20世纪80年代,有关民间美术的讨论、研究和创作都极为兴盛与活跃,形成了一次热潮。主流文化对民间美术的价值倾向于认可和推崇,民间美术也在这一时期走上了学科化的道路。与此同时,更有部分民间美术传承者开始进行"艺术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时代朝气 妙笔心裁——李可染《劳动模范游园大会》及20世纪50年代创作的转折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21年 第3期 17-21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 
作为一个不断创新的学习型艺术家,李可染一生都在不断改进和更新自己的艺术创作。1949年至1954年,是李可染个人艺术风格转折的重要阶段。1949年前,李可染以创作写意人物画为主;1954年后,他致力于中国山水画的现代改造,并逐步开创了既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走进历史片段——中国美术馆的50年步履
收藏 引用
《中华书画家》2013年 第9期 98-101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是新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标志性建筑,1963年正式对外开放。2013年5月,中国美术馆已走过50年的光辉历程,这不仅是美术馆自己的生日,也是共和国文化事业发展值得纪念的日子。50年来,中国美术馆在展示中国美术优秀成果、积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劳动者的颂歌——方增先《粒粒皆辛苦》的视角与表达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20年 第10期 8-13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典藏部 
方增先的纸本设色水墨中国画作品《粒粒皆辛苦》,不仅是方增先的个人代表作,更是体现新中国美术时代特征的重要作品,在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占据一席之地。不管是对艺术语言的追求,还是在主题的表达上,它都有着不俗的表现。一、技法与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中国现代美术进程中的民间美术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2021年 第1期 85-88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典藏部 
除了向传统文人画和向西方学习之外,对民间美术的借鉴和吸收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上的第三条线索,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课题。民间美术不仅是改造20世纪中国美术的素材来源、图式依据和艺术语言,其审美取向还成为艺术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古为师--秦仲文“国粹派”的传统绘画习得之路
收藏 引用
《书画世界》2021年 第11期237卷 19-22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 
秦仲文(1896-1974)是一位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理解全面而贯通的全能型画家。他不但擅画山水梅竹,谙熟诗词书法,还写绘画史论著作。长时间的观赏、研摹,奠定了他坚实的传统绘画基础,使之成为一位具有深厚功力的北派国画大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代的气象——1949年以后秦仲文的绘画创作
收藏 引用
《艺术品》2021年 第1期 68-75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典藏部 
秦仲文(1896年-1974年)名裕,河北省遵化县人,近现代中国画家、美术史论家、美术教育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他的山水画宗法清初“四王”,上溯元代四家,兼撞墨竹,亦精书法,,代表作品有《沙丰路上写生》《岷山遇雨》《岳阳楼》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美术馆建馆初期的民间美术收藏与展览
收藏 引用
《民艺》2021年 第2期 8-13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 
中国美术馆建馆伊始,就肩负着收藏研究和展示民间美术作品的任务。美术馆作为新中国"艺术世界"的一部分,以展览和收藏的方式作出官方的美术评价。建馆初期,收藏小组成员米谷①(最早在延安收集剪纸)、江丰(被错打成右派的、&qu...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孤云独去闲--中国美术馆藏林风眠作品
收藏 引用
《美术馆》2020年 第4期 10-11页
作者:刘汉娥中国美术馆北京100081 
中国美术馆收藏有十余件林风眠作品,所藏林风眠作品来自于不同来源,创作年代最早的《泊舟》,是1941年林风眠在重庆时所作,并赠送给了著名文学家老舍。“老舍画墙”最爱挂的四位艺术家作品,其中便有林风眠。老舍、胡絮青夫妇雅好收藏,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