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泽荣"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雍容大度 朴拙超凡——谈王超尘书法艺术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 第Z1期 53-55页
作者:刘泽荣 
王超尘先生自幼酷爱书画,早年师从著名国画家孙世灏、张一尊习山水画,后长期从事美术教学及工艺美术设计工作。丹青之余痴迷于书法,篆、隶、真、行、草"五体"皆擅,尤精隶书。上世纪80-90年代,其隶书创作已经成熟,并形成了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飞瀑断崖 虚白藏真——李立翁“飞白篆”探讨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年 第12期 14-19页
作者:刘泽荣 
一探讨李立翁“飞白篆”书法艺术,自然明白其“飞白篆”不是一般意义上之书写技巧的展示,而是一种内涵丰富、形式新奇的篆书样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魅力·中国印——解读中国印章艺术及审美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3年 第3期 112-117页
作者:刘泽荣 
一中国古代印章,作为权力的象征,诚信的凭证、禳胜的实物,源于商周(前1562—前1046年),盛于秦汉、六朝,绵延于隋唐、明清,至今尚在使用。印章成为一门艺术欣赏品,则倡于宋元,兴于明,繁于清,至今未衰,且有愈来愈旺之势。中国古代印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我生不悔——篆刻感悟(之一)
收藏 引用
《华商》2012年 第7期 84-85页
作者:刘泽荣中国印艺术馆 
篆刻艺术是我灵魂的栖息之地。它既给我带来欢欣,也给我带来痛苦和彷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篆刻与书画艺术的关系——篆刻感悟之三
收藏 引用
《华商》2012年 第10期 88-89页
作者:刘泽荣中国印艺术馆 
纵观中国书画、篆刻艺术历史,大凡篆刻艺术大师几乎都精通书画艺术,其中,尚能诗文的更不在少数;而在当今的书画艺术家当中,不少人则连篆刻艺术的基本常识都不具备。所以,有人说,当今是缺少书画篆刻艺术大师的时代。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抟扶摇而得大观——吴贤军及其篆刻艺术印象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0年 第10期 116-118页
作者:刘泽荣 
吴贤军艺术简介吴贤军,字竹甫,别署竹君、牛石、修竹轩主,1969年出生于湖南平江,2004年后定居长沙。中国书协书法培训中心第二、三期导师工作室学员,湖南省书协会员,长沙市篆刻研究会会员,洞庭印社理事等。职业篆刻家,其自有诗云:刀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汉语拼音字母与篆书混用的印章创作探索——《刘木之印》的创新尝试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2年 第1期 49-51页
作者:刘泽荣 
试图将现代通用的汉语拼音(或英文)字母与古老的篆书合为一印之中,这是我近阶段印章创作的新思路。正好弟子刘木嘱我为其治一姓名印,在刻印前,我左思右想,琢磨着为80后青年学子治印不妨前卫一点,就如同当前社会普遍流行的在汉语中加入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意象齐派”篆刻的思考
收藏 引用
《华商》2012年 第2期 84-86页
作者:刘泽荣 
余出生于湖南,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研习篆刻艺术。初临秦汉古玺印,继而师从明清黄牧甫、吴昌硕诸家。在三十余年的孜孜探索中,随着见识的不断增长,阅历的不断丰富,审美境界的逐渐提高,愈加感觉到湘人齐白石篆刻艺术的魅力无空,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如其人——篆刻感悟(之二)
收藏 引用
《华商》2012年 第8期 86-87页
作者:刘泽荣 
明·杨士修《印母》:“刀笔在手,观则在心。所谓神也,非印有神,神在人也。”又说:“秦玺汉章,不徒见其文,必如见其人。”“印如其人”说,肯定了篆刻家的艺品与人品的统一,说明艺术须有个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洛索洛芬钠巴布剂的制备及质量评价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2012年 第2期43卷 107-111页
作者:罗静 张涛 黄华 丁彦吉 刘泽荣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药剂学教研室重庆400016 重庆医药工业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市化学制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400061 
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聚丙烯酸钠NP700为骨架,聚维酮K90、羧甲纤维素钠为增黏剂,明胶为成膜剂,制备洛索洛芬钠巴布剂,并采用正交设计优化处方。所得制品在体外2 h基本释放完全。经巴马香猪离体皮肤试验表明,其透皮行为符合零级动力学过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