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继潮"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心灵铸就绚烂——记鲍加的艺术生活方式:读书、创作
收藏 引用
《美术》2017年 第9期 48-53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1993年,在纽约海伦·凯勒纪念馆,鲍加读到盲人女作家海伦·凯勒的一句话:“当你感受到生活中有一股力量驱使你飞翔时,你是绝不应该爬行的。”此时,鲍加已入花甲之年,但仍血涌百会,震撼、激动不已。由自学之途跨入神圣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拥抱“自然女神”——谈鲍加近年的油画创作
收藏 引用
《美术》1995年 第12期 15-16,25-26+21-22页
作者:刘继潮 
鲍加走上艺术道路是革命和时代的选择。他16岁便成为文工团员,50年代火热的生活和朴素的激情,凝结为他最早的油画创作《淮河岸边》。握起画笔开始油画创作生涯,鲍加是从沸腾的治淮工地起步的。60年代初,一名青年油画作者与专业著名画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05年 第1期 50-56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系安徽合肥230039 
本文针对现当代美术理论界对"以大观小"理论阐释的失误以及中国画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从新的视角,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新观 点。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构中国画空间结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徽派的历史脉络与现代超越
收藏 引用
《美术》2018年 第7期 32-35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省美协 
20世纪80年代之来,随着艺术的多元发展,地域特色的现实存在受到美术界更多的尊重与关注。艺术地域特色的历史存在有三种表现:一、某一地域的画家集群以基本相近的美学追求为目标,而形成某些相近的语言风格特点,如扬州八怪等;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再读荆浩——《笔法记》中“似”与“真”的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7年 第6期 111-120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本文以《笔法记》核心论题"何以为似,何以为真"为起点,对荆浩开创绘画"似"与"真"的比较作具体考察与探究,寻绎"真"与"物象之原"理论对接的内在逻辑,揭示古典写意绘画画学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居翰的困惑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13年 第2期 42-46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230022 
高居翰先生(JamesCahill)是著名的汉学家,他在大陆先后出版中译本中国绘画史论系列著作,其中《隔江山色》、《江岸送别》、《山外山》、《气势撼人》四部史论著作主要研究中国13世纪至18世纪,即中国元明清时期绘画的沿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墨彩浓重的画卷——“安徽当代中国画作品展”观后
收藏 引用
《美术》1999年 第3期 22-25,51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教育学院艺术系 
1999年1月8日,“安徽当代中国画作品展”在广州美术馆隆重开幕。这是安徽美术家们以真诚的情感,紧迫的脚步,向时代和历史献上一部墨色浓重、五彩缤纷的画卷。 “安徽当代中国画作品展”由安徽省委宣传部、省文联主办,安徽省美术家协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构古典山水画空间理论的话语体系——释“以大观小”的思维智慧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4年 第2期 48-55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系 
本文针对现当代美术理论界对“以大观小”理论阐释的失误以及中国画空间理论研究的现状,从新的视角,鲜明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主张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中,建构中国画空间结构独特的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观”和“看”的文化分野对中西绘画史的意义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08年 第4期 67-71页
作者:刘继潮安徽大学艺术学院 安徽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230039 
从对"观"和"看"的辨析与探究,进而发现古老传统文化《易经》之"观",是古典绘画本体和方法的起点和原点,是建构古典绘画理论与话语体系的源头活水和深厚背景。同时,为中西古典绘画比较提供一种新的理路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美术学习方法论纲
收藏 引用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1995年 第2期23卷 80-83,86页
作者:刘继潮 
本文从艺术创造自律性和艺术发展的现代性出发。提出美术学习主体拓展研习思维空间的主要切入点:主体意识、开放意识、整体意识和创造意识,以期帮助高校美术专业学生,增强学习的自觉性、能动性,避免盲目性、片面性,从而提高高校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