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茂生"
3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叙事之艺与伦理之思的有机交融——《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述评
收藏 引用
《山东外语教学》2024年 第3期45卷 129-133页
作者:朱慧敏 刘茂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尚必武教授于2023年出版的新著《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及其伦理价值研究》深入探讨了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创作,聚焦于作品所呈现的叙事特色和伦理主题,是麦克尤恩研究的重要成果。该著作挖掘了麦克尤恩作品隐含在叙事艺术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外戏剧经典的成与跨文化传播
收藏 引用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2024年 第3期38卷 71-77,F0003页
作者:刘茂生 朱慧敏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广东广州510420 
文学经典的成与发展有其独特的方式与路径,戏剧更有其经典成与发展过程中观众、舞台、展演等独特元素的参与。文学经典的成需要经过漫长的理解与阐释的历程,戏剧因其特殊的演示方式而具有可以跨越语言障碍的交流与传播方式。从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道连·葛雷的画像》中的道德隐喻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8年 第5期30卷 137-143页
作者:刘茂生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王尔德在其创作中始终坚持唯美主义艺术的创作思想,希望创造出超越道德的唯美艺术形象,但是艺术实践却证明王尔德不仅不能创造出所谓的唯美艺术形象,甚至还在他的创作中体现了某种道德原则。可以说,王尔德的艺术实践在某种程度上违背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尔德:享乐主义道德与唯美主义艺术的契合——以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为例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5年 第6期27卷 85-90页
作者:刘茂生华中师范大学 
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来解读王尔德唯美主义小说《道连·葛雷的画像》,我们发现,尽管王尔德一贯坚持其享乐主义道德观,主张艺术无涉道德,但是作品中所体现的仍然是维多利亚时期的道德理想。王尔德并不是要抛弃道德追求,相反他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理想丈夫》中的政治伦理与家庭和谐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9年 第3期31卷 82-88页
作者:刘茂生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博士后流动站 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王尔德在他的戏剧创作中,已放弃了他所坚守的唯美主义艺术原则,逐步走向关注社会、关注道德的现实主义艺术,涉及了婚姻、家庭、政治等。在结构相对复杂的《理想丈夫》一剧中,王尔德以自己特有的艺术手段呈现了丰富而深刻的伦理内涵,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莎乐美》:从唯美主义到现实主义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07年 第6期29卷 164-170页
作者:刘茂生 方红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江西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 
王尔德在塑造道连这一唯美艺术形象之后,艺术追求出现了新的变化,即从他所坚持的唯美主义艺术立场转向现实主义艺术立场。《莎乐美》是王尔德创作的第一部戏剧,也是这种创作转变的明显标志,在其戏剧创作中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王尔德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学语文作业多元化设计的策略
收藏 引用
《华夏教师》2022年 第32期 51-53页
作者:刘茂生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汀江小学 
“双减”政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重大的教育调整政策,对教育导向产了巨大影响。传统教育中,课后作业失去了其本身提升学学习能力和检验教师教学成果的目的,成为家长和学沉重的负担,而在“双减”背景下,学的在校学习时间与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享乐到悲哀:王尔德唯美艺术的双重表达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1年 第4期33卷 92-98页
作者:刘茂生 程小玲江西师范大学外语学院 浙江大学外语学院 
王尔德一有两大关键点,一是进入牛津大学,一是入狱。牛津大学培养了他的唯美主义人观、艺术观,监狱则加深了他对唯美主义的思考。入狱前,王尔德高举"为艺术而艺术"的唯美主义大旗,因此他的作品《道连·葛雷的画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萧伯纳戏剧叙事中的伦理传统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18年 第3期40卷 67-76页
作者:刘茂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江西师范大学叙事学研究中心" 
萧伯纳社会问题剧是社会问题的集中表现,涉及社会矛盾的方方面面。萧伯纳戏剧叙事的范式始终遵循西方戏剧的传统,强调戏剧的题材必须是现实的社会活,需要在创作中阐明新的思想、道德及其社会意义。萧伯纳创作的各个阶段始终没有偏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真相毕露》中的身份错位与伦理选择
收藏 引用
《外国文学研究》2021年 第4期43卷 134-143页
作者:刘茂生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语言文化学院 
萧伯纳戏剧《真相毕露》以"政治狂想曲"为副标题,暗示了该剧与政治有难以分割的联系。在以虚伪和欺诈为存基础的社会环境中,剧中不同人物面临各自的伦理选择与身份选择。人物之间关系的反转,进而引发了伦理身份的变化与混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