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起林"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粮食安全视角下优化北京农业补贴政策的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粮食问题研究》2024年 第4期 24-27,44页
作者:贾少格 陈俊红 刘起林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数据科学与农业经济研究所农业部都市农业(北方)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7 
农业补贴政策在有效保障粮食安全生产方面发挥重要引导作用。本文介绍了生产者直接补贴和一般性服务补贴政策要点,对比分析了北京与上海生产者补贴政策差别,针对北京粮食补贴政策存在的体系不完善、生产者补贴政策引导作用有限、监管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周立波小说与十七年文学的南方审美话语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2期28卷 169-180页
作者:刘起林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关于周立波小说“侧面表现”“时代气息不够鲜明”的评价,是一种由地缘政治差异和地域文化独特性所导致的误读。中国历史的不平衡发展和“家国天下”的文化遗存共同作用,形成了十七年时期地缘政治生态之北方中心区和南方辐射区的差序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孙犁抗战小说与中国文学的“征夫-思妇”征戍抒情传统
收藏 引用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5期48卷 19-28页
作者:刘起林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孙犁抗战小说的鲜明个人风格,奠基于他同时重视“现实生活”“民族性格”“民族传统”的高度理论自觉。这些作品以“战士思乡”“异地怀人”为审美主线,深度呼应了中国文学“征夫-思妇”母题的征戍抒情传统。其中“抗属家务事”叙述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十七年文学的特殊雅俗形态与“革命通俗文艺”论的观念局限
收藏 引用
《江汉论坛》2018年 第2期 88-95页
作者:刘起林河北大学文学院 
"革命通俗文艺"论是对十七年文学的一种全局性审美文化定性判断。这一论断将认同"新型国家意识形态"、采用传统小说或民间艺术形式与"通俗文学"、"大众文艺"联系起来,缺乏逻辑的必然性;十七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知青作家的悲剧性人格及其文学史效应
收藏 引用
《天津社会科学》2009年 第6期 106-111页
作者:刘起林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知青作家在青春时代人生价值破碎与重铸过程的磨难,酿成了他们浓郁的伤感悲凉情绪、强烈的主体意识和深沉的生存意志、城乡双重外来者角色等悲剧性的人格特征,导致了创作中深邃激越有余而博大中和不足、纵横捭阖中时现芜杂偏执、具有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学湘军”的演进与格局
收藏 引用
《求索》2017年 第2期 34-47页
作者:刘起林河北大学文学院 
"文学湘军"的形成是一个既具连贯性、却又阶段分明的历史演进过程,20世纪50年代队伍未成阵势,60年代才呈现出生机勃勃的大发展局面,文革后期处于创作相当活跃的状态。凭借30余年的队伍培育和艺术修炼,"文学湘军"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武俊瑶的创作情怀
收藏 引用
《创作与评论》1997年 第4期 43-44,62页
作者:刘起林 
武俊瑶的创作情怀刘起林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看,当今中国的散文可分为信息情调传达、文化意蕴发掘、精神人格建构三个层次。武俊瑶的一些优秀散文已经处于第三个层次。他的散文可分为“往事追怀”、“山水寄情”、“生活片羽”和“诗化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历史题材“盛世情结”叙事的思想内涵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10年 第2期 41-44页
作者:刘起林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历史题材的"盛世情结"叙事,包括围绕盛世主宰者展示辉煌图景、聚焦杰出变革者开创盛世进程、探究危局挽救者中兴末世王朝困境和"戏说"升平盛世皇家风情四类。作品显示出对历史认同性还原的艺术观、"人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通透辩证 切中肯綮──读《湖湘文化精神与20世纪湖南文学》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2001年 第3期 95-96页
作者:刘起林复旦大学中文系 
分析文学作品的地方色彩自然由来已久,探讨某种区域文化对该地域文学的影响与规约,近年来也此起彼伏,时常可见.但是.高屋建瓴、一语中的地指陈出二者的关系,却似乎仍然不是一种容易的事情.粗略看来,其中大致存在以下的"麻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宗族文化魅力的发掘与还原——电视剧《大祠堂》观后
收藏 引用
《当代电视》2012年 第9期 10-11页
作者:刘起林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重温民族传统文化的价值与魅力,已成为近年来一种涉及面相当广泛的社会文化思潮。电视剧《大祠堂》就是一部呼应“文化重温”思潮、以理解和阐释传统文化正能量为艺术旨归的作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