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起林"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曾国藩》的审美价值及当代意义
收藏 引用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 第6期23卷 74-78页
作者:刘起林 
《曾国藩》完整地刻画和还原了曾国藩的人格形象,从超越层面对其人生价值作了高度评价,从而为一切奋斗者进行了肯定性的文化定位;小说全方位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及其笼罩下的人生状态,为我们提供了对传统文化更为客观地观照的思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重审历史文学价值内核的问题及其思考
收藏 引用
《理论与创作》2004年 第1期 16-21,30页
作者:刘起林浙江大学中文系 
新时期以来的历史文学的影响可谓有目共睹,而且其内部也呈现出多姿多彩的艺术形态和精神风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样板戏现象":政治文化诉求蚕食审美的病态生命体
收藏 引用
《理论与创作》2004年 第6期 27-31页
作者:刘起林浙江大学中文系 
一文革后,人们大多将样板戏看作文革时代的产物和象征.但如果从大文化的视野考察它们的实际内涵和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命运,我们则可发现,样板戏实际上并不局限于文革时期,而是作为一种历史文化现象在将近半个世纪的当代中国一直存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域文化美质:“文学湘军”兴盛的根本优势
收藏 引用
《理论与创作》2000年 第4期 14-18页
作者:刘起林 
我总觉得,文学湘军基本上是一个'土著'作家群,精神心理结构受地域文化的影响至大至深,湖南文学的发展态势,除时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等客观原因外,从创作主体的角度看,一方面是缘于具体作家的才情、功力与学养是否出类拔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熊元义文艺批评的思想路线与价值立场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08年 第4期 58-61,83页
作者:刘起林华南理工大学 
熊元义90年代中期开始从事文学研究,已经陆续出版了《回到中国悲剧》、《拒绝妥协》、《眩惑与真美》、《中国作家精神寻根》、《当代文艺思潮的走向》等论文集。他的研究视野虽然涉及到中国文艺发展的众多侧面,但理论与学术思考的重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山乡巨变》的双重话语建构与文化融合底蕴
收藏 引用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2015年 第1期 83-88页
作者:刘起林河北大学文学院河北保定071002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在叙事框架、观念形态层面,表达的是以政治意识形态文化为主导的国家功利话语;艺术场景、生活形态层面体现的,却是以充满日常性和人情味的乡村生活图景为中心的民间生态话语。作者一方面将乡土文化的传统底蕴转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王跃文小说审美境界的荒诞意味
收藏 引用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4期15卷 13-16页
作者:刘起林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王跃文小说既具图书畅销效应又得文坛充分重视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审视社会问题、将现实生活内容风俗化的审美眼光和荒诞意味在文本审美境界的贯注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精神深度。在人物命运描述及相应故事情节的展开、官场常规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术慧眼与人文热情的有机融合——论龙长吟的文学批评
收藏 引用
《中国文学研究》1997年 第4期 89-91页
作者:刘起林长沙电力学院中文系 
龙长吟属于当代坚守独特领域、置身热门话题和注目某一地域新变三种学术角色的第三类,他以社会人生认识为基础,融合学术慧眼和人文热情阐析作家的创作设计,并形成了相应的思维聚焦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边缘生态·民间智慧·世道沧桑——论《天眼》的境界独特性和内蕴丰厚度
收藏 引用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2期17卷 25-28页
作者:刘起林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彭见明的长篇小说《天眼》选择湘楚民间的相术文化及相关社会生态正面写实,既趣味盎然地描绘了一种底层社会的边缘性风俗画卷,又深刻地参悟和阐释了民间相术所包含的处世境界和生存智慧,并以此为基础洞察世事沧桑和人心善恶,其中体现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发掘王朝衰变时代的功名文化人格——论唐浩明历史小说创作的主体意识及其接受效应
收藏 引用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 第4期19卷 75-79页
作者:刘起林华南理工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广东广州510006 
考察历史文学的创作主体意识及与时代的精神联系一向为研究界所忽略。唐浩明的历史小说因为确立了以发掘王朝衰变时代的功名文化人格为基点的创作主体意识,并将自我的创作生命状态、文化身份、情感体验等方面的个体精神特征渗透于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