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刘超美"
40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体外抗肿瘤活性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8年 第12期29卷 1470-1474页
作者:董环文 刘超美 李科 Lurong Zhang Joanne Kim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Department of Radiation Oneology URMC 601 Elmwood Ave. University of Rochester Rochester NY. USA. 14642 
目的:设计合成新型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并研究其体外抗肿瘤活性。方法:以呋喃和马来酸酐为起始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去甲斑蝥素衍生物,化合物经1HNMR、ESI-MS和元素分析确证结构;用MTT法,首先对所有化合物进行抗乳腺癌细胞株4T1体外活性筛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6-取代乙酰哌嗪苯基二氢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3年 第5期24卷 510-513页
作者:赵东明 刘超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目的:设计合成6-[4-(4-取代乙酰胺基哌嗪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和6-[4-(4-取代酰胺基哌嗪基)苯基]-5-甲基-4,5-二氢-3(2H)-哒嗪酮两类化合物,寻找作用更强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方法:以乙酰苯胺为原料,经傅克反应、满尼希反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3-胺基取代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收藏 引用
《化学学报》2009年 第8期67卷 819-824页
作者:董环文 李科 郑灿辉 刘嘉 吕志良 李铁军 刘超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上海200433 
根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新颖的3-胺基取代苯并吡喃酮类化合物.通过1HNMR,13CNMR,MS,IR及元素分析确定其结构.抗肿瘤活性测试结果表明,部分该系列化合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HCT116和人肝癌细胞株7721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2-[(4-取代苯基)甲氧基]-2-(取代苯基)乙基}-1H-氮唑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抗真菌活性
收藏 引用
《药学学报》1993年 第9期28卷 661-667页
作者:吴秋业 李科 刘超美 刘国相 王小燕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化教研室上海200433 
根据氮唑类抗真菌化合物的构效关系和作用机理,设计合成了29个1-{2-[(4-取代苯基)甲氧基]-2-(取代苯基)乙基}-1H-氮唑类化合物,其中九个为首次报道。初步体外抑菌试验结果表明,大多数目标化合物对八种试验菌株都有不同程度的抗真菌活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放大器的容错分析
收藏 引用
《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年 第2期5卷 16-17页
作者:刘超美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电子电气工程系甘肃兰州7300060 
放大器的性能参数变化取决于组成它的元器件的参数变化,这些元器件的参数通常是互相独立的随机变量,收集元器件的分布参数,可计算出线路性能指标的漂移范围,如果计算出的结果超出允许范围,就应重新选择元器件的参数范围,再进行计算,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党委领导依法治校的路径思考
收藏 引用
《北京教育(高教)》2015年 第6期 47-50页
作者:刘超美北京印刷学院党委 
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保障,为高校党委领导依法治校和全面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高校党委要按照"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依法治国战略,做好顶层设计,健全法制机构,加强法制宣传,坚持依法行政,办学自主和去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8年 第8期29卷 349-351页
作者:刘超美 张广明 朱伟新 苗红 金永生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设计合成了6-(4-取代酰胺基苯基)-4,5-二氢-3(2H)-哒嗪酮类化合物16个,其中14个为首次报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取代氨基-2-丙醇的合成及其抗真菌活性
收藏 引用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1999年 第3期30卷 125-128页
作者:徐俊 周廷森 刘超美 吴义杰 张大志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 
根据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设计合成了8个1-(1H-1,2,4-三唑-1-基)-2-(2,4-二氟苯基)-3-取代氨基-2-丙醇类化合物。体外抗真菌活性试验表明,该类化合物对几种常见的浅部致病真菌有一定活性,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型异黄酮类化合物的设计合成及抗肿瘤活性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10年 第8期31卷 864-869页
作者:董环文 张月莉 刘珏莹 权振华 李铁军 李科 刘超美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内科上海200040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理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药物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目的在苯并吡喃酮和其3位取代苯基、酯基和羟甲基之间插入双键或三键结构,或将异黄酮类化合物的3’-或4’-氨基与去甲斑蝥素形成酰胺结构,以发现抗肿瘤活性更强的异黄酮类化合物。方法以丹皮酚和甲酸乙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制得关键中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哒嗪酮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
收藏 引用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2002年 第2期23卷 215-217页
作者:赵东明 刘超美 吴秋业 张大志第二军医大学药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上海200433 
目的 :设计合成 6 - (4-取代乙酰胺基 )苯基 - 4 ,5 -二氢 - 3(2 H ) -哒嗪酮和 6 - (4-取代乙酰胺基 )苯基 - 5 -甲基 - 4 ,5 -二氢 - 3(2 H ) -哒嗪酮两类化合物 ,以寻找作用更强、选择性更好的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方法 :以乙酰苯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