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初清华"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关于期刊《人间世》的几点思考
收藏 引用
《新文学史料》2003年 第2期 201-208页
作者:初清华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三十年代的文学以一种全面繁荣的姿态令人不容忽视,主要表现为对文学艺术性的追求,各种艺术表现手法在不同领域中的运用,并且留下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学作品。今天当我们探求其繁荣原因以便借鉴来为今天文学发展服务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爱情:新时期“现代派”文学的首选突破口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2010年 第3期 164-171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民国文学研究所 东南大学艺术学博士后流动站 
新时期之初,就有作者向“文革”中被视为文学禁区的“爱情”题材开始发起攻势。刘心武《爱情的位置》(《十月》一九七八年第一期)、张抗抗《爱的权利》(《收获》一九七九年第二期)、陆文夫《献身》(《人民文学》一九七八年第四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气象文学”刍议
收藏 引用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 第1期 155-160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与中医理论同样是以中国古代"气"论哲学为基础的"气象文学",烙有中国古代先民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的印记,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文学样式。随着魏晋时期主体意识的觉醒,国人的自然观与思维模式由"天人合一"向&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苦难·死亡·温情——从《艺僧》看海桀小说的成长哲学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1年 第2期 97-100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东南大学 
就海桀20年来的创作而言,与以往在世俗与艺术间小心寻找平衡点的《送你晒干的眼泪》《绝杀》《欲界无疆》等小说相比,《艺僧》可视之为一次重大突破。不知是否安海民《也谈海桀的长篇小说创作》文中评价"如果把《送你晒干的眼泪》《绝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千、蛇与刀——金仁顺《春香》的“知识场”批评
收藏 引用
《当代文坛》2009年 第5期 44-48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金仁顺的长篇小说《春香》,蕴涵了她之前的小说中一直以来在传统与现代观念对照中对女性的成长、爱情、命运的思考。运用"知识场"的方法分析小说中的关节点秋千、蛇与刀,可以看出:秋千不仅是摇摆于现代与传统观念间的女性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他者”辩证法与疾病譬喻--《离乡病》中横贯身体、政治文化的话语模式简析
收藏 引用
《南方文坛》2017年 第1期 88-91页
作者:初清华 汪梦妍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中文系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4级研究生 
《离乡病:现代中国的文化、疾病、以及国家改造》(Homesick:Culture,Contagion,and National Transfor—mationin Modern China)于2015年由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是美国杜克大学从事中国文化研究、女性研究与影像艺术研究的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他者”化与自我技术——姜耕玉长篇小说《风吹过来》主题意蕴探析
收藏 引用
《艺术学界》2018年 第1期 260-267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文学院 
长篇小说《风吹过来》虽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为时代背景,但围绕女主角杨小陶所描述的几个事件,即裸画与日记本、私生女、《唤醒》、师生通奸等,却分别聚焦于艺术与非艺术、政治风向、爱情伦理等社会文化诸多领域。特别是小说男主人公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返自然——中国“气象文学”的“知识场”建构
收藏 引用
《阅江学刊》2009年 第4期1卷 87-94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江苏南京210044 
以气论哲学为基础的中国气象文学在不同阶段一直都延续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气象现象在先秦至汉代成为领会"天意"的重要途径;魏晋至唐的气象文学中则主要呈现为物候学的特征;宋以后的气象文学中,作为独立审美对象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穆旦《五月》的“知识场”批评——兼探现代汉诗批评
收藏 引用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 第6期27卷 31-35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文学"知识场"作为一种文学研究方法,并不排斥甚至是更适用于具体作家作品的分析,剖解出作品中所含蕴着作者的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可以更为深入地理解该作品的文学价值、该作家创作的演变轨迹。以穆旦《五月》为例,通过分析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学者的文人情怀与知识分子品格——浅析批评家黄伟林的文及人
收藏 引用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年 第6期32卷 81-84页
作者:初清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语言文化学院江苏南京210044 
新时期以来,无论是从诗歌、小说、戏剧影视等各个方面来看,"桂军"无疑都已经成为中国当代文坛的重要一支,批评家黄伟林不仅全程参与了桂系文化的建设,并且对于"桂军"力量的彰显起了重要推动作用。他对文坛"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