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华沐"
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从朱乃正的艺术看中西会通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5年 第4期 45-50页
作者:华沐 
从朱乃正的艺术看中西会通华沐有刊物约稿评介朱乃正书画,为道友,自当应命。以年资论,我比他应长;以造诣论,他是名正言顺的师兄。对于乃正君艺术创造的认识甚至默契,我是在经过许多年的观察和自己的实践之后才逐渐达到的。一朱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作人艺术思想三题议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1年 第3期 20-23页
作者:华沐 
中外都不乏学者型的艺术家,我国画史上尤其富有这个传统,学者型画家的特点在于,深厚的人文修养使他们的艺术创造内质充实;书画创作又使他们的思想得到生动的审美体现,二者相得益彰。吴作人就是当代学者型艺术家的一位前辈代表。 吴作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旁门窥董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4年 第1期 3-7页
作者:华沐 
旁门窥董华沐我有机会先后看了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的"董其昌世纪展"和北京炎黄艺术馆的"董其昌艺术展",从旁接触到近年来的董其昌热。看来,对他的艺术与理论的再评价这个课题的意义已经越出了中国画史研究的范围,涉及对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象的生成(艺术笔记·下)
收藏 引用
《美术》1989年 第1期 41-43页
作者:华沐 
克罗齐学派认为,一旦意象形成于意识之中,艺术创作就完成了,无须再去制作。这固然比“复制现实”好些,但画总得画出来,构思经制作而落实为可视的东西,并非无足轻重的物理性行为。画家所孜孜不倦地追求的,很大一部分正在艺术形象的生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邻枝的嘤鸣——韩国画家吴承雨的《中国古建筑》油画系列
收藏 引用
《美术》1997年 第4期 36-37,70-71页
作者:华沐 
去秋我有幸结识了一位专为作画而旅居北京的韩国画家——韩国国家美术院院士吴承雨先生。他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的客人,在近一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倾全力从事着创造以我国古建筑为专题的大幅系列油画。看到他将作品在画架上和地板上一幅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罗丹是一切,又不是一切
收藏 引用
《美术》1993年 第2期 33-41页
作者:华沐 
1984年夏天的一个午后,谒默东将归,徘徊于罗丹墓前。我,一个中国的艺术老童生,在这里与他隔泉壤而神遇。此刻,夕阳下的青铜像把周围四野都收纳进他的沉思里;而我则把罗丹所给予的一切都化入临别的默念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沙龙风及其东渐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0年 第4期 4-9页
作者:华沐 
19世纪西方绘画的沙龙风如今正在我国大陆上时兴起来。遍及城乡的挂历图片以时装美女名姝为最大宗,伴随着美女的,则常有冠以“外国名画”名义者,大多选用沙龙风作品,弄得“洛阳纸贵”。1988年兴起“人体热”。广西一个出版社精印了奥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手泽的重温———为1995年王式廓素描展而作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1996年 第2期 12-15页
作者:华沐 
手泽的重温———为1995年王式廓素描展而作华沐为了筹备王式廓素描展,吴咸同志(编者注:王式廓夫人)邀我去参加选画。藏画室里挂着林岗为追思式廓老师而画的一幅肖像:他正携着画夹向我们走来。在他亲切的目光下,我们一一翻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与友人谈维米尔
收藏 引用
《美术》1990年 第8期 54-55页
作者:华沐 
惠书论及维米尔,甚有同感。艺术史往往需要钩沉,像维米尔这样的大师,就曾经被埋没了一百几十年之久。我读佛罗曼丹关于尼德兰及荷兰的专著时,发现只用寥寥数行打发他,说“维米尔在法国实际上是不见知的”。维米尔之重显光,还只是近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印象画派重探笔记(续)
收藏 引用
《齐鲁艺苑(山东艺术学院学报)》1989年 第1期 13-17,8页
作者:华沐 
第三、印象派用“写”。他们找到了一种新的绘画语言,类似中国写意笔墨那样,运用各种笔法油彩的意运,使绘画性的形式美发挥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西方绘画中还找不到如同中国写意画之“写”那样的内涵的艺术概念,但并不是毫无那样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