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博特乐图"
5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表演视角下的中国少数民族器乐及其变迁研究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22年 第4期 31-41,M0003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师范大学呼和浩特010000 
乐器是“人的延伸”,口传性是传统器乐的基本属性。为此,对非“书面—乐谱”存承的少数民族传统器乐而言,“表演”既是奏乐过程,亦是创乐过程,故“表演”应成为传统器乐研究的中心词。少数民族社会文化中的器乐通过其表演,与他们所生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呼麦在中国的传承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23年 第1期 63-67页
作者:博特乐图不详 
本文从呼麦的申遗情况探讨呼麦的定义。根据呼麦在中国内蒙古、新疆地区的传承情况与蒙古国传承情况,结合学界对呼麦的论争与研究,提出作者对呼麦相关概念的界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兼谈蒙古族呼麦的保护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2023年 第2期 95-106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师范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28 
“潮尔-呼麦”体系声部机理由一个持续低音声部和一个旋律声部构成,是蒙古族多声音乐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既有人声、器声的独立体裁,又有人器声混合模式的附着形态。呼麦是独立体裁的代表。准确认识呼麦的特征、了解其存在的多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灵动的旋律 永恒的主题——评“难忘的歌——阿拉腾奥勒作品音乐会”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2011年 第5期 18-19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2010年11月27日晚,在内蒙古乌兰恰特大剧院举办由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主办,内蒙古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内蒙古音乐家协会、内蒙古电视台承办,内蒙古广播电影电视局、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内蒙古大学艺术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古族宴礼与宴歌演唱习俗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07年 第1期86卷 61-70页
作者:博特乐图上海高校音乐人类学E-研究院 
蒙古族宴歌包括起宴歌、节段歌、终宴歌、“图日勒格”等部分,不同地区都有自己规定的宴歌曲目,在宴礼当中按照一定的习俗程序来演唱。宴歌演唱习俗具有社会与礼俗的双重表现。宴歌的礼俗意义存在于礼俗角色之间的结构性关系之中,宴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潮尔—呼麦”体系的基本模式及其表现形式——兼谈蒙古族呼麦的保护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12年 第2期 15-20,14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由一个持续低音声部和一个旋律声部构成的"潮尔—呼麦"体系声部机理,是蒙古族多声音乐的基本模式。这一基本模式既有独立体裁的,亦有附着形态的;有人声的、器声的以及人器声混合的。呼麦是其中之一。对呼麦属性特征的认识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胡尔奇口头演述中的唱腔与伴奏
收藏 引用
《中国音乐学》2005年 第3期 5-22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本文从胡尔奇的口头演述出发,对近代科尔沁说唱艺术中的唱腔与乐器伴奏之间的关系问题进行了探讨,其中包括“艾”、“索拉艾”等不同类型的唱腔与胡琴伴奏之间的适配关系,并提出“认弦”的概念,以揭示胡尔奇口头演述中胡琴的空弦音与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史诗与历史的交融——永儒布音乐作品中的传统精神与风格底蕴
收藏 引用
《人民音乐(评论)》2005年 第4期 14-17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师范大学音乐学院 
史诗般的历史造就了永儒布传奇似的人生,对传统精神的精确把握和传统风格的自如运用构筑了他音乐作品的独特品质,使他在20世纪末的蒙古族音乐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如此的耀眼夺目。如果一名艺术家的个人风格,对于一个群体的、时代的艺术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城乡关系视野中的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存承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3年 第3期 110-119,5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 
关于当代蒙古族音乐生活的变迁及传统音乐的存承问题,都可以在城乡关系的探讨中寻找答案。草原的城镇化,促使出现了以城镇为中心形成同质化、普世化的现代音乐生活方式,同时它从城镇向牧区扩散,深刻地改变着牧民固有的音乐生活方式,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灵动”的术语——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的概念表述及其转述问题
收藏 引用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2018年 第2期 86-93页
作者:博特乐图内蒙古艺术学院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地方术语有专指、特指、概指、类指、泛指等多种存态,并因时代、地域、体裁、主体以及具体的表演实践等因素而呈现出鲜明的"灵动性",它在语词层面上是"定"的,在概念层面是"活"的,其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