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卢啸"
6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自复位粘弹性腹杆的力学原理与滞回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19年 第6期36卷 138-146页
作者:卢啸 吕泉林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为改善超高层建筑伸臂桁架抗震性能,消除传统斜腹杆屈曲后强度刚度退化明显、耗能不足和残余变形较大等问题,该文设计了一种兼具稳定刚度、耗能和复位功能的自复位粘弹性斜腹杆(SC-VEDM)代替传统型钢腹杆。通过合理的构造措施,将粘弹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考虑填充墙力学贡献的规范RC框架办公楼抗震韧性评价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24年 第9期41卷 69-78页
作者:卢啸 纪欣如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北京交通大学结构风工程与城市风环境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44 
提升建筑结构的抗震韧性是当前工程界抗震减灾的核心任务,根据现代规范设计的钢筋混凝土框架尽管具有较高的抗倒塌安全储备,但其韧性能力并不明确。既有研究在量化结构抗震韧性时,均仅采用结构构件的地震响应作为输入,忽略了非结构构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装设计创意思维探析——评《服装设计基础与创意》
收藏 引用
《印染助剂》2017年 第11期34卷 I0001-I0001页
作者:卢啸山东女子学院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创意是人类进步的动力,创意使得人的价值得以实现,推动社会不断前进。服装设计是一种艺术形式,同时也是极具创新意义的前沿行业。在市场经济与社会文化迅猛发展的现代社会,消费者对于创意设计的产品需求不断增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智能技术下的服装款式设计
收藏 引用
《染整技术》2023年 第10期45卷 75-77页
作者:卢啸山东女子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随着科技的快速进步,人工智能(AI)技术已逐渐渗透到各行各业,推动了众多行业的创新和进步。服装设计作为时尚与艺术的结合,一直是不断发展和演变的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凭借其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和模式识别功能,为这一传统行业带来革命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内置碟簧自复位联肢剪力墙参数设计与滞回性能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18年 第10期35卷 144-151,161页
作者:徐龙河 肖水晶 卢啸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为了减小结构的震后残余变形,有效地避免墙肢破坏,该文提出并设计了一种内置碟簧装置的自复位联肢剪力墙(SC-CSW)。SC-CSW主要通过碟簧装置中的摩擦耗散地震能量,碟簧提供恢复力。建立了预压小于摩擦的SC-CSW1、预压大于摩擦的SC-CSW2...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装设计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收藏 引用
《艺术科技》2013年 第2期26卷 217-217,211页
作者:卢啸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山东济南250300 
服装教育是培养社会需要、能适应市场竞争的实用型人才。为此,服装设计院校更应该积极寻找企业合作与企业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知识与应用能力,加强实践教学,应走教学、生产、研究一体化之路,从而适应新世纪服装发展需要,提高我国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美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抗震设计对比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15年 第6期32卷 52-61页
作者:李梦珂 卢啸 陆新征 叶列平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为综合对比中美抗震设计规范体系的总体效果,根据美国太平洋地震工程研究中心(PEER)给出的典型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结构案例的设计结果,采用中国规范对其进行了对比设计研究,详细分析了按照中、美规范设计得到的结构构件尺寸、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对超高层建筑结构抗震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2014年 第5期35卷 88-95页
作者:卢啸 甄伟 陆新征 叶列平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北京100084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5 
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是超高层建筑抗震设计中的关键控制因素。首先对中美两国典型抗震规范或规程中有关最小地震剪力系数(最小基底剪力)的相关规定进行了对比分析。借鉴美国规范中最小基底剪力的处理方法,以位于我国设防烈度7度区的一超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服装设计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两点做法
收藏 引用
《大众文艺》2012年 第16期 268-269页
作者:卢啸山东女子学院文化艺术学院 
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是教学互动中一个长期进取的过程,本文针对形象设计专业《服装设计》课程的特点,提出了两种辅助教学方法。超前服装市场调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综合作业贯穿教学过程,以增强学生对于知识点的关注度。实践结果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框支密肋复合墙结构地震易损性研究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23年 第6期40卷 61-72页
作者:孙静 吴君怡 卢啸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44 华设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南京210014 
地震易损性分析通过概率计算建立地震强度和结构损伤之间的关系,可以实现结构地震风险预测和评估。为了对框支密肋复合墙结构在不同地震强度下的抗震能力进行评估,该文采用OpenSEES有限元软件,选用密肋复合墙的刚架-等效斜撑简化模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