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卢晓侠"
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审美守望的困境与商业文化的再阐释——法兰克福学派审美文艺观反思
收藏 引用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 第2期43卷 50-54页
作者:卢晓侠广州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400 
法兰克福学派以批判晚期资本主义文化的平面化、大众化,提倡艺术对现实的超越、批判和否定而著称,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现实意义。但这一审美的文化和文艺观与商业社会人们的精神需求有很大的距离,它在商业与现代文化发展之间的关系上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乡土与都市间游移——东北民俗喜剧的当代文化选择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07年 第3期 66-70页
作者:卢晓侠 
以二人转、小品以及近年来热播的东北系列电视剧为代表的东北民俗喜剧成为近年来中国文化的强势焦点之一。它不仅活跃在东北的田间炕头,而且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征服了都市的亿万观众。随着1990年赵本山小品在央视晚会初露头角以至此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审美超越:艺术的旨归
收藏 引用
《广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年 第2期21卷 23-28页
作者:卢晓侠广州教育学院中文系广东广州510000 
艺术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审美超越 ,它带给人的既是现象和现实 ,更是本质和理想 ,人类艺术实践和理论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艺术审美超越性的实现依靠审美变形 ,依靠艺术家与现实生活的双向建构。当自然外物成为融合了艺术主体意识的“第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东北民俗喜剧中“傻子”形象的诗学阐释
收藏 引用
《黑龙江社会科学》2010年 第3期 113-116页
作者:卢晓侠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广州510400 
东北民俗喜剧中的"傻子"形象运用个性化和反常化等方式制造艺术与生活的距离,激发了人们新的审美期待;它的游戏与狂欢特征满足了人们追求自由的需要;其自嘲品格也唤醒了当代人对自我存在的重新解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二人转中悍妇形象及其地域文化传承
收藏 引用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9年 第3期47卷 99-105页
作者:卢晓侠东北财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辽宁大连116025 
彪悍是二人转中女性形象的基本特征,表现为造型上的热辣、土俗和性格上的粗犷、豪迈。在艺术处理上,女演员跳进戏内,会将自身角色化,但跳出戏外则凸显东北化的女性形象,甚至通过"出相"强化这一特征。二人转中的悍妇形象植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嫦娥奔月神话原型在文本中的置换与变异
收藏 引用
《白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年 第2期15卷 22-25页
作者:卢晓侠广州大学人文学院510040 
原型理论是从宏观的文化视野审视文学现象的批评方法,它为寻找某些艺术形象的起因提供了线索,也将不同时代人类共同的心理体验贯穿起来。从这一理论出发,木兰、潘金莲两个女性形象的行为与嫦娥奔月神话在深层次上是共通的,木兰、潘金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自适应多叶光栅在脑肿瘤质子放疗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24年 第1期44卷 24-28页
作者:吴韦清 袁响林 胡广原 郑仁超 李倩 刘飞 卢晓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肿瘤科武汉430030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和不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的脑肿瘤质子调强治疗计划,评估自适应多叶光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例脑肿瘤术后行放射治疗的患者,在同样优化条件下为每位患者分别设计使用和不使用自适应多叶光栅的质子调强治疗计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labview和myDAQ的心音系统的设计
收藏 引用
《同行》2016年 第6期 201-页
作者:刘春 郭亚超 卢晓防灾科技学院 
电子听诊器是通过传感器采集心音信号,然后通过放大电路、低高通滤波电路、音频放大器,故可以清晰地得到放大以后的心音信号,这样有助于医务人员提高初诊的准确度。本文是基于NI公司的数据采集设备myDAQ和Labview软件设计一种心音系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