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卢迎华"
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十字体——对丁乙创作历程的回顾性解读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1年 第1期 107-120页
作者:卢迎华中间美术馆 
丁乙是在1980年代后期成长并活跃起来的当代艺术家。他在30余年的创作生涯中,始终坚持以"十字"作为唯一的个人符号,创作了大量充满变化的作品。本文详细梳理了其艺术生涯各阶段的创作方式、手法、面貌以及转变的动力。更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90年代的艺术选择:以王友身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与批评》2023年 第4期 116-129页
作者:卢迎华北京中间美术馆 
艺术家王友身成长、活跃于20世纪90年代,以他为个案,有助于勾勒其时艺术现场中观念性创作的发展脉络。观念性创作与80年代的“文化热”密切相关,而进入90年代之后,随着大众传媒与文化研究的兴起,观念性创作的关注对象也发生变化。在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右卫——段正渠的新作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3年 第10期 97-103页
作者:卢迎华中间美术馆 
一自1987年3月,段正渠与艺术家好友首次去陕北写生起,在此后的数十年中,段正渠每年过年都去陕北,在那里采风、写生,与老乡们喝酒、交谈、过节,回来后画陕北的人与景,从未间断过。这种创作手段成为段正渠艺术风格的一部分。段正渠与陕北...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平等是面对差异的唯一态度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1年 第12期 25-26页
作者:卢迎华北京中间美术馆 
本文分析了中国艺术界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忽视与其他学科的互动,形成了以市场为主要导向的封闭的艺术体系的历史原因。本文以笔者近几年主持北京中间美术馆的实践为例,分享了在面对不同领域的创造性实践时所持的好奇心与开放平等的态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上海艺博会是艺术行业中的一个姿态 专访上海艺博会策展人、创意总监Pierre Huber
收藏 引用
《艺术与投资》2007年 第9期 20-22页
作者:卢迎华 
世界著名的艺术经纪人(日内瓦艺术&公共当代艺术画廊的拥有者)和艺术藏家,因为其善于发现和一直支持新近艺术家尤其是亚洲和中国的新近艺术家而闻名于世。90年代时,他作为瑞士战略委员会的领导和Lorenzo ***一起发展了巴塞尔艺术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描绘今天世界的“野草”——浅议第八届横滨三年展的策展方法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24年 第9期 26-31页
作者:卢迎华 刘鼎中间美术馆 不详 
本文以第八届横滨三年展为例,通过分析展览的问题意识、展览主旨的内涵、展览章节的构思、展览叙事的建构和展览语言的设计等几个方面,来呈现笔者对于展览创作的思考与实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子样下基于Bayes推广理论的单桩竖向承载力研究
收藏 引用
《水电能源科学》2013年 第12期31卷 159-162页
作者:杜冰 卢迎华暨南大学重大工程灾害与控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东广州510632 暨南大学应用力学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2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广州510623 广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广东广州510623 
为了更有效地确定小子样下单桩承载力的设计值,利用勘探阶段的静力触探资料,结合《建筑桩基技术规范》中的经验参数法,先使用Grubbs方法剔除基桩参数数据中的疏失误差数据,得到单桩竖向承载力的验前信息,然后根据静载荷试验结果对先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机构到学院——荷兰艺术之行
收藏 引用
《荣宝斋》2010年 第8期 118-123页
作者:卢迎华 
荷兰的公共基金会对于艺术事业的慷慨支持是遍布荷兰的艺术机构的重要基础。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和策展人都熟悉并且得到过蒙特里安基金会的支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联合现场”的实践
收藏 引用
《当代艺术与投资》2007年 第1期 54-61页
作者:卢迎华 
1988年起,主要由北京艺术家顾德新、王鲁炎和陈少平组成的新刻度小组试图通过规则化、程序式、理性化、分析性和量化地进行艺术创作,以集体创作和文本的形式开展艺术实践,拒绝"个人化"和"物化",具有一种自觉的独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镜头前的私密空间:与方璐的对话
收藏 引用
《当代艺术与投资》2010年 第4期 65-71页
作者:方璐 卢迎华 
卢迎华:请谈谈你受教育的背景和学习艺术的经过。我记得你曾经告诉我你到美国是去学习平面设计的,对吗?方璐:是的。其实当时没有想太多,只是觉得从出生到成长.十几年了我都在同一个地方,而且出国之前觉得我对很多事情都没有什么感觉,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