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卫才华"
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面塑艺术的地方经验与当代性建构
收藏 引用
《地方文化研究》2022年 第6期10卷 52-60页
作者:卫才华 霍嘉思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进入新世纪,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语境下,国家通过民俗艺术符号的再造和隐喻,实现了传统文化赋能乡土振兴的智识经验与策略。民俗艺术体现出主体性和能动性的话语嬗变特征,其一,“面塑”通过多文本传说的整合、改编,形成了非遗的“规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太行山说书人的社会互动与文艺实践--以山西陵川盲人曲艺队为例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4期 74-87页
作者:卫才华山西大学中国社会史研究中心030006 山西大学文学院030006 
太行山说书人通过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政策互动、市场互动、礼俗互动,保持并发展了长期的说唱曲艺传统。通过对陵川盲人曲艺队和说书艺人的大量调查,我们发现现代民间说唱正在成为连接传统与当下、政府与民间、市场与习俗等多种社会博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性与神圣性——太行山说书人的民俗认同研究
收藏 引用
《民俗研究》2018年 第2期 129-149页
作者:卫才华山西大学文学院 
艺术性与神圣性之间的互动关系是说唱曲艺传承的重要原因。太行山说书人通过一系列神圣性要素的构建,长期保持了说唱行业紧密的内部传承关系,并通过旧时的妙庄王、三皇等信仰,强化了艺人间的身份认同与行业规矩,绵延着盲艺人特有的生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西高平八音乐班与民俗礼仪细乐调查——兼论新时期乡民艺术的传承特点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13年 第4期 114-123页
作者:卫才华山西大学文学院 
新时期乡土艺术能够在地方文化中脱颖而出,出现优势传承现象,集中放大地成为标致性文化。这类民间艺术往往和当地民俗生活交融在一起,也表现出适应时代社会发展的艺术变化。高平八音会表现出三种类型:第一是在婚丧嫁娶仪式中,依然恪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帝造像的观念、仪式与信仰实践--以山西运城解州镇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20年 第4期34卷 63-73页
作者:卫才华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当下山西运城解州镇的关帝造像品市场,交融了民俗、信仰、仪式、旅游、文物等多重因素,在关公故里天下第一关庙和家庙的历史资源下,表现出跨地域与地方化进程的双重民俗意义。关帝造像作为"信仰物"的流转和当地民俗生活互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时期山西孝义木偶戏传承及其碗碗腔元素
收藏 引用
《中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年 第2期36卷 8-17,25页
作者:卫才华 陈宛妮山西大学文学院 
20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国家戏剧改革运动的开展,山西孝义木偶戏经历了由国家艺术体制到市场主导的变化,表演团体从学徒制转变为学校教育制。孝义木偶戏与碗碗腔发生了表演方式上的融合,具体表现为木偶戏在剧本创作、舞台表演、板式、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山西陵川说书与乡村礼俗生活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6年 第4期31卷 81-88页
作者:卫才华 岑建如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陵川说书与当地礼俗生活共生共存、相互依赖。喜庆活动中说喜庆书,丧事活动中说周年书,敬神活动中说老爷书。说书在与礼俗生活的互动中构建了多重社会关系。礼俗活动中的说书具有仪式感、工具性、娱乐功能,以及慰藉心灵的意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