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史灿方"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广告语言失范现象的心理分析
收藏 引用
《语言文字应用》1995年 第1期 24-27页
作者:史灿方南京市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广告语言失范现象的心理分析史灿方广告语言失范现象是多种多样的:有语音语法语义的错误,也有语用修辞的失误,还有语言误导、语言违背法律法规等等。产生这些失范现象的原因又是错综复杂的:有些是由于语文水平低,有些是因为缺乏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许达然散文的语言美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4年 第6期 40-41页
作者:史灿方 
现居美国的台湾与海外著名作家许达然,是当代文坛的重要散文家。他的散文,风格独特,自成一家。在他《含泪的微笑》、《远》、《土》、《吐》、《水边》、《人生道》等散文集中,以精细的笔触,创设了一个个带有浓郁诗情的优美意境,揭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苏剪纸艺术的历沿革考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8年 第12期 45-48页
作者: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苏剪纸历悠久,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其剪刻技艺发轫于汉代,剪纸发端于魏晋南北朝,兴盛于唐宋时期,鼎盛于明清时期。最终形成了以南京剪纸为中心,以徐州剪纸和扬州剪纸为两翼,"南—中—北"并驾齐驱的繁盛格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校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艺术的教育传承——以江苏扬州剪纸为例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年 第12期 111-113页
作者: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通识教育学院 
高校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剪纸艺术教育传承的重要阵地。高校的文化传承创新职能,就"非遗"剪纸而言,主要就是做好剪纸艺术的文化普及、剪纸传承人的人才培养和剪纸艺术的科学研究。结合江苏扬州剪纸实例,传承教育主要应立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南京剪纸艺术的融合与创新探析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17年 第8期 50-52页
作者: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通识教育学院 
南京剪纸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南京剪纸在3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兼收南北剪纸特色,融会贯通,独具一格。以技为道,以饰为本,在融合中求变,形成了"花中有花、题中有题、拙中有灵、粗中有细"的剪纸艺术风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苏非遗民间剪纸艺术传承保护的机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年 第10期 50-52页
作者: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 
非遗艺术的传承保护,关键在于机制的建立和完善。机制是非遗保护各环节运行顺畅的重要保障。非遗剪纸保护覆盖保障机制、实践机制和服务机制诸多面。目前非遗保护在建章立制和体制强化面已经卓有成效,在行政服务机制面也日臻完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经济视角下的扬州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的策略思考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0年 第1期 24-26页
作者: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 
扬州剪纸艺术产业化发展,日益成为地文化产业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扬州剪纸产业尽管取得了不小的市场业绩,但在市场化和产业化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加强发展策略思考,在市场驱动策略、创新驱动策略、知识产权策略三大面强化理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语言文字的形式力
收藏 引用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7年 第2期20卷 59-60,138页
作者:史灿方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图书馆南京210036 
语言文字符号的基本功能是传递语义信息。然而在现实的语言世界里,符号的表义功能之外还被人为地赋予神奇的力量。这种形式力包括神话赋予的魔力、政治赋予的独占力、法律赋予的强制力和修辞赋予的美感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苏农民画的活化传承研究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创意)(上)》2022年 第1期 23-25页
作者:顾春华 史灿方江苏开放大学教育学院 
非遗农民画的传承保护,关键在于做好"活化"工作。在保留本色原味的前提下,赋予其新的文化语境和时代土壤,使其融入现代生活,并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职能,借助市场机制激活创新能力,固本培元,释放能量,使之步入可持续发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修辞学对象观的历反思
收藏 引用
《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4年 第1期5卷 24-30页
作者:史灿方 郭水华江苏广播电视大学 广东商学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