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叶作楷"
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神经网络在高强泵送混凝土配制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 第12期29卷 49-52页
作者:雷元新 叶作楷 冼伟华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广东省六建集团有限公司广东佛山5280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高强预拌泵送混凝土配制及施工的技术经验和路线 ,提出了解决高强预拌泵送混凝土配制模式特征不明确、随机因素多、各组分对混凝土强度及泵送性能影响呈非线性等问题的BP神经网络方法 ,据此开发的混凝土配合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层建筑结构施工方案智能辅助决策系统研究
收藏 引用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1992年 第6期12卷 1-7页
作者:张原 叶作楷 凌崇光 谢尊渊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 
一、前言 由于城市用地紧张和人口密集等原因,近十年来,高层建筑在我国有了很大的发展,而高层建筑由于其工期长、成本高、施工技术与组织相对复杂,使之又依赖于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设计。通过多年的工程实践,我国施工企业已积累了大量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经网络在配制高强预拌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工业建筑》2002年 第5期32卷 62-64页
作者:雷元新 叶作楷 冼伟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佛山5280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 ,提出了解决高强预拌泵送混凝土配制问题的BP神经网络方法 ,据此开发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软件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珠江隧道沉管管节制中裂缝原因分析与治理
收藏 引用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 第3期23卷 62-65页
作者:叶作楷 谢尊渊 胡琼初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工程系广东省水电二局 
广州珠江隧道是我国首次采用沉管法施工的长达1267m的大型过江隧道。为使隧道达到抗渗的设计要求,管节预制时裂缝的防治是关键的一个环节。本文主要介绍E1管节在干坞内制中产生的裂缝,根据裂缝的部位和形状,对管节裂缝的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铁车站节点工程设计方案论证与施工技术应用
收藏 引用
《广东土木与建筑》2004年 第11期11卷 45-48页
作者:陈乔松 叶作楷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广州510641 
广州地铁三号线体育西路站采用浅埋暗挖法下穿地铁一号线,隧道拱顶与一号线车站底板仅相距0.67m,施工难度大,风险性高,本文重点介绍其节点工程设计方案论证与施工技术应用等,为类似工程的实施提供可行的设计思路和施工经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地下防水工程综合治理技术措施探讨
收藏 引用
《广东建设信息》2004年 第11期 53-55,52页
作者:蒋成 叶作楷 谭敬乾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广州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针对地下工程的开裂与渗漏问题,从地下工程的设计与施工入手,分析裂漏的成因.探讨采用“防”、“放”、“堵”、“排”四项治理措施的效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工挖掘式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问题
收藏 引用
《广州建筑》1996年 第4期24卷 15-20页
作者:谭英韬 廖可美 叶作楷 
本文根据广州市部分高层建筑采用人工挖掘施工地下连续墙的实例,讨论有关人工成孔地下连续墙的设计、施工工艺、适应范围与效益等技术问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依托结构模型设计竞赛谈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能力培养
收藏 引用
《高教学刊》2016年 第5期2卷 11-13页
作者:苑苗苗 魏德敏 叶作楷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广东广州510800 
由于我国已将建设创新型国家为重要战略决策,因此教育系统尤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本文以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为原型,以结构模型设计竞赛为例,从竞赛开展的意义,竞赛的实施及保障机制等方面阐述了学科竞赛对于应用型本科高校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神经网络在高强混凝土配制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建筑技术开发》2001年 第8期28卷 27-29,56页
作者:雷元新 叶作楷 冼伟华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广东佛山528000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原理和高强混凝土配制及施工的技术经验和路线 ,提出了解决高强混凝土配制模式特征不明确、随机因素多、各组分对混凝土强度及泵送性能影响呈非线性等问题的BP神经网络方法 ,据此开发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用软件 ,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