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叶冬冬"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晶圆级封装工艺的雷达阵列天线设计
收藏 引用
《电子元器件与信息技术》2025年 第1期9卷 1-3,9页
作者:邵文韬 叶冬冬 王卫 白宇飞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八研究所江苏 无锡214035 
车载雷达系统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能够有效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的风险.研究为解决传统封装雷达中的寄生效应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嵌入式晶圆级球栅技术(Embedded Wafer Level Ball Grid Array,eWLB)的车载雷达阵列天线,通过将天线集成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光谱信息的拉曼成像技术助力生物质材料结构设计研究进展
收藏 引用
《纺织高校基础科学学报》2024年 第3期37卷 1-10页
作者:林泽婉 叶冬冬安徽农业大学材料与化学学院安徽合肥230036 
近年来研究人员对生物质材料进行了诸多结构设计,以提升其性能并获得高性能生物质材料。其中,拉曼光谱技术因其高分辨率、无损检测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生物质材料的多尺度结构表征。介绍了拉曼成像技术,并详细总结了课题组基于拉曼峰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水库砌石坝除险加固技术
收藏 引用
《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 第2期47卷 73-75页
作者:王春柏 叶冬冬北京市密云区水务局北京101500 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本文阐述了小型病险水库的危害,总结了小型水库砌石坝的5个常见问题:(1)防洪标准不足;(2)溢流坝段堰型不合理;(3)坝体渗漏严重;(4)大坝下游无消能设施;(5)坝内埋管锈蚀漏水。针对上述问题,对除险加固技术进行了总结,论述了各种加固方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交互设计中的需求层次及设计策略
收藏 引用
《包装工程》2013年 第8期34卷 75-78页
作者:叶冬冬 李世国江南大学无锡214122 
以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为启示,分析了交互设计对于用户需求的满足,论述了交互设计中用户在可用性层面、易用性层面以及体验性层面上的多样化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交互设计中满足用户需求应采取的设计策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蓄水塘坝除险加固工程设计方案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2年 第5期 157-159页
作者:叶冬冬 史文彪 庞慧霞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小型蓄水塘坝有其自身特点,工程设计应紧密结合项目实际确定可实施的设计方案,不能照搬大中型坝的设计规范。结合某蓄水塘坝除险加固的设计,对小型蓄水塘坝除险加固工程的设计方案进行了探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城水库帷幕灌浆防渗能力衰减原因分析与对策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 第4期47卷 79-82页
作者:叶冬冬 魏陆宏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介绍了古城水库4次帷幕灌浆和帷幕防渗能力衰减的情况,从7个方面分析了帷幕防渗能力衰减的原因:浆液水灰比,设计因素,施工工艺,水库水位,环境水侵蚀,淤积减渗作用,不良地质条件。对照以上原因对古城水库4次帷幕灌浆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采用土工膜斜墙防渗的土堤坝稳定性研究
收藏 引用
《人民长江》2011年 第7期42卷 70-73页
作者:叶冬冬 杨进新 冯雁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采用土工膜斜墙防渗的土堤坝,最薄弱的部位是土工膜的上下两个界面,稳定破坏形式通常是沿界面的平移滑动。建立了土工膜斜墙防渗土堤坝抗滑稳定的计算模型,并以某水库为例进行了计算分析,主要考虑了土堤坝坡度、地震烈度、保护层形式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某水库排沙孔检修闸门更换方案比选研究
收藏 引用
《水利水电技术》2016年 第1期47卷 117-119页
作者:叶冬冬 魏陆宏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结合某70 m高混凝土双曲薄拱坝排沙孔进口检修闸门更换的方案比选,详细对比了放空水库方案与水下更换方案的优缺点。对比发现,两方案均不可行。放空水库方案主要是因为非技术方面的原因无法采用,水下浮体门封堵方案则存在一系列风险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蓄水塘坝工程设计及地基防渗处理问题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0年 第11期 119-121,125页
作者:叶冬冬 陈文斌 杨进新北京市水利规划设计研究院北京100048 
小型蓄水塘坝的地基处理设计没有专门的规范,一般参照大中型坝的标准执行。结合某蓄水塘坝的设计,对小型塘坝的地基防渗设计标准进行了探讨,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中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收藏 引用
《电子测试》2018年 第16期29卷 131-131,129页
作者:叶冬冬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河源517000 
文章首先介绍了AI技术的特征,然后从产品设计、故障检查、电气管理方面对AI技术于电气自动化系统中的使用进行了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