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叶旭山"
1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基于“数学理解层级”的教学设计策略思考——以初中数学教学为例
收藏 引用
《数学通报》2023年 第6期62卷 23-26,34页
作者:叶旭山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17 
“数学理解”是数学教学研究者持续关注的重要话题.斯根普将数学理解划分为工具性理解和关系性理解[1];李士绮认为:如果在心理上能组织起适当的有效的认知结构,并使之成为个人内部网络的一部分,那才说明对一个数学概念、原理、法则是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初中数学“智慧课堂”构建初探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3年 第3期 65-67页
作者:马燕 叶旭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怡康街分校210019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17 
“智慧课堂”强调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注重智慧发展转变的教学理念和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教学理念。初中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思路是:借助在线测评,精准分析学情,合理调整教学目标和重难点;借助网络资源,恰当选择学材,有效组织学习活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信息技术对数学教学的三大促进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年 第12期 47-52页
作者:叶旭山 康叶红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17 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210017 
当下是信息技术时代,各科教师都应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学科教学。结合信息技术的功能以及数学的特点、教学的要素,发现在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能促进学习活动可视化、教学评价数据化、内容理解深度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目标导向下的课堂前后测试题设计——以《字母表示数》为例
收藏 引用
《教育研究与评论(中学教育教学)》2022年 第2期 94-96页
作者:诸士金 叶旭山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横梁初级中学211515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210017 
前测与后测,是课堂教学研究中一种常见的实证研究方式,可以帮助教师超越主观的感觉和经验,更好地评价学生学习的情况和课堂教学的效果,进而确定与改进教学方案。设计前后测试题,首先要明确课堂教学的目标。为此,一要分析教学内容的价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问题驱动的“函数”起始课教学实践与思考
收藏 引用
《数学之友》2023年 第21期37卷 6-7,10页
作者:陈敏婕 叶旭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邺城路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9 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江苏南京210019 
问题是数学课堂教学的起搏器和动力源,以问题驱动数学概念教学,往往能够调动学生自主建构概念的积极性.基于这样的教学理论,围绕“函数”起始课核心概念进行教学,尝试根据逻辑结构设计问题串,以问题驱动概念教学,引发学生深度思考,在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数学建模:实现现实世界与数学世界的对话——一道中考压轴题的解法赏析与教学启示
收藏 引用
《中国数学教育(初中版)》2023年 第6期 50-54页
作者:康叶红 叶旭山江苏省南京市致远初级中学 江苏省南京市建邺区教师发展中心 
2022年中考数学江苏南京卷第25题是整份试卷的代数压轴题,以问题串的形式呈现试题,以水池注水为实际情境,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该题为例,从试题评析、解法赏析、拓展研究和教学启示等方面进行了思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等腰三角形与等腰梯形”习题课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小学数学(初中版)》2014年 第4期 26-29页
作者:叶旭山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一、总体设计意图 “等腰三角形与等腰梯形习题”是苏科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五节“等腰三角形的轴对称性”与阅读材料“等腰梯形”之后安排的一节习题课的内容,进行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支持学习过程,为了使学习有效的发生.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基于“三个理解”的“反比例函数”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福建中学数学》2015年 第11期 29-32页
作者:叶旭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章建跃认为,带动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透彻地“理解数学,理解学生,理解教学”.笔者极为赞同.下面笔者以“反比函数(第一课时)”为例谈谈基于“三个理解”的教学设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主要教学环节的两种设计思路
收藏 引用
《福建中学数学》2015年 第7期 37-40页
作者:叶旭山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及其解法”是苏科版教材七年级第十章第六节的内容,在本章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相关内容.本章学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应突出由一些具体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关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让学生在操作中感悟 在理性分析中升华——浅谈“矩形判定”的教学设计
收藏 引用
《中学数学研究(华南师范大学)(下半月)》2014年 第12期 17-18,21页
作者:叶旭山江苏省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因此,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动手操作的方式来进行教学,使数学课堂充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