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向净卿"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书何以为“心画”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7年 第14期 123-126页
作者:向净卿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 
"书为心画"原初涵义是:书写的内容为心灵的表达。后来逐渐转化,"书"指书写的形式、书写的艺术即书法。书何以为"心画",书何以能"如其人"?本文在现代学术视野即美学、艺术心理学视角下,结合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爨体”书法近现代接受史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23期 58-63页
作者:向净卿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爨体"书法自清中晚期,逐步被阮元、包世臣所重视;到康有为,《爨龙颜碑》被视为正书第一、神品第一,爨体书法在理论上受到空前的重视。在创作实践上,康有为巧妙地将爨体书法与其他碑体进行融合,沈曾植则直接将爨体书法的隶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孙过庭思想的经学性探源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15期 170-172页
作者:向净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孙过庭受唐初经学的影响,《书谱》中使用了大量经学义理。唐初孔颖达等受命修订五经,并将其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使得唐初士人皆以经学为本,修身治学。本文从经学视角即"通变"观、"立象"观、"礼乐"观等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张怀瓘的书法批评与理想建构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7年 第22期 97-101页
作者:向净卿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 
张怀瓘的书法品评资料多来自于前代书论,其书学是对前代书论"公共素材"的一次大的总结。研究张怀瓘书法批评理论,可以窥探其前代的书法批评观念。张怀瓘在批评"妙品"与"能品"的缺失的基础上,构建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孙过庭道家哲学思想的三个层次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16年 第21期 118-120页
作者:向净卿曲阜师范大学书法学院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孙过庭的书学思想,一般都认为以"宗经征圣"为尚,但道家思想也是其重要的书学内容。书法之道乃形上之道,具有"道"的"不可名""希""微"等特点;书法之道乃是道的一种,故而须"道法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尚古泥古”到“通古为变” ——近现代隶书及其发展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0年 第6期 143-155页
作者:向净卿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民国时期的隶书总体而言比较尚古、泥古,创新性和艺术成就还无法与清代的隶书相提并论.但表现形式仍多样化,有以张祖翼、罗振玉等为代表的泥古拘谨型,有以曾熙、李瑞清为代表的融篆古雅型,也有以沈曾植、经亨颐等为代表的“二爨”新隶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集古續帖》本《書譜》異文及其意義
收藏 引用
《书法研究》2024年 第6期 74-87,195页
作者:向净卿曲阜師範大學美術學院 
孫過庭《書譜》在唐時已經傳入日本。成書于891年的《日本國見在書目錄》(954年後補編)著錄“孫過庭《書譜》三卷”。而日本又存有三種形態的《書譜》:陽明文庫三行臨本、御物十三行抄本、《集古續帖》三十九行刻本。學界多認為前二者...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文科背景下的书学研究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1年 第12期 170-171页
作者:向净卿 郝海波曲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当前书法研究在跨学科方面还做得不够。"新文科"的倡导给我们一个积极反思书法跨学科研究的契机,通过跨学科的探讨能实现对问题意识的不断追问、反思。书法研究应该跳出所谓的"书法本体"的视野,追求"书写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碑学独尊”语境下的陆维钊书学思想及其理论贡献
收藏 引用
《中国美术研究》2016年 第1期 107-114,68页
作者:向净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陆维钊碑帖并重,在北碑的审美认识上对康有为以来的碑学思想进行继承与发展,但又明确指出其中"尊魏抑唐"的错误,力图矫正一偏之见。其书学思想亦有诸多开创性,如风格类型学的广泛应用,个性化书学之路,法度与自然有机结合,对天资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孙过庭书学思想的文学性渊源及其阐释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15年 第12期 129-131页
作者:向净卿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 
哲学史家刘笑敢先生在《诠释与定向》一书中提出"还原历史、文本取向"的诠释学方法。本文试图运用此方法论,从书学思想的文学性作为切入点,进而探索文学审美意象与《书谱》的交融,以及这种交融背后的成因——易学以及老庄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