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吕培铭"
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论中国电影的自然审美观——基于传统美学的分析视角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3年 第14期 14-19页
作者:吕培铭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 
一、传统自然审美观与中国电影的民族性建构随着文化强国战略的不断深化,如何以中国传统文艺美学的优质资源来熔铸中国电影的民族风格,建构带有中国原创性的电影理论,成为紧迫的时代命题。在中国传统哲学与审美意识的发展中,“自然”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电影的“禅意”旨趣与美学境界
收藏 引用
《东岳论丛》2023年 第6期44卷 70-74页
作者:王海洲 吕培铭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88 
“禅”语境下自然物象的呈现方式与传统的“电影赋比兴”手法有很大区别,其联想与譬喻的成分大幅度地减少;中国电影中那些有违常理的“叙事变奏”往往与禅宗“反常合道”的思维方式不谋而合,这成为影像媒介建构禅意旨趣的重要手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中国戏曲的“表意主义戏剧”特征——以荀慧生的戏曲实践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报)》2023年 第1期 72-75页
作者:吕培铭 闫江南北京电影学院 赣南师范大学文学院 
随着中国戏曲的不断发展,我们逐渐意识到,盲目借用西方戏剧的理论体系往往无法概括中国戏曲的创作实际,在此问题的牵动之下,冉常建教授曾立足于中国本土的文化资源,将“表意主义戏剧”作为了中国戏曲的本质概括。通过梳理和分析不难发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圆道”观念下中国电影的叙事思维与意境建构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2年 第3期35卷 55-62页
作者:王海洲 吕培铭北京电影学院北京100091 北京电影学院中国电影文化研究院北京100091 
根植于中国古代《周易》哲学和儒释道文化产生的“圆道”意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的观念之一,这种思维方式不可避免地内化于中国电影的创作观念中,形成其独特的叙事思维。中国电影往往会呈现出“周而复始”的圆圈运动结构方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费穆《小城之春》中的无我之境研究
收藏 引用
《东南传播》2018年 第9期 60-62页
作者:吕培铭 韩银丽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北京100024 
费穆于1948年导演的《小城之春》被看作是中国诗化电影的典范和现代电影的先驱。其淡化的戏剧冲突处理和情景交融的艺术表达与中国意境理论的集大成者王国维的"无我之境"有异曲同工之妙,实现了中国传统美学精神与电影语言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