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吕正惠"
6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皮耶丝的面容幻想曲
收藏 引用
《音乐爱好者》1998年 第4期 57-56页
作者:吕正惠 
我第一次“见到”皮耶丝,大概是在十五六年前,那时我经济刚足以自立,正从盗版唱片升级到买原版。不记得是在唱片行的唱片封套上,还是在杂志的广告上,第一次看到皮耶丝的各种正面照和侧面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为人类的苦难作见证
收藏 引用
《诗书画》2015年 第2期 164-168,261页
作者:吕正惠台湾清华大学 淡江大学 
阿赫马托娃(1889~1966)和她的朋友帕斯捷尔纳克(台湾译作巴斯特纳克,1890~1960)、曼德尔施塔姆(1891~1938),一起被西方视为苏联时期代表性的诗人。西方评论界在谈论他们时,往往强调他们在苏联体制下如何受到迫害、他们的艺术如何不见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艺术代替革命——钢琴家波里尼
收藏 引用
《音乐爱好者》1999年 第6期 14-15页
作者:吕正惠 
如果每个人都要崇拜一个历史人物的话,那么,我可能选择列宁。这倒不是因为列宁是个伟大的革命家,而我一直向往革命,这毋宁是为了列宁的生活态度。当他被放逐到西伯利亚时,他一直跟当地的农民聊天,还尽力帮他们解决问题。结果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致辞
收藏 引用
《诗书画》2015年 第1期 2-,260页
作者:吕正惠台湾清华大学 淡江大学 
上世纪六〇年代,我还不足十八岁时,开始服膺胡适的西化论。七○年代中期,台湾社会剧变,我思想开始左倾,改从鲁迅,其实鲁迅也是某种西化论者。八○年代后期,台独思想开始横扫台湾,和当时大陆思想界同样藐视中国文化,几乎有隔海唱和之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青春的叛逆与迷惘
收藏 引用
《当代作家评论》1989年 第1期 36-36页
作者:吕正惠清华大学 
在当代大陆的小说家中,刘索拉(1955年生)属于较年轻的一群。这个年龄层的作家,有许多人深受西方各种现代主义流派的影响,企图超越写实主义的艺术原则,如张承志(1948年生)、张辛欣(1953年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谁能了解舒伯特
收藏 引用
《音乐爱好者》1997年 第4期 5-5页
作者:吕正惠台湾 
好了,既然我已经得到了舒伯特的“形象”,就可以继续听他的作品了。那时候,我认为最足以代表“流浪艺术家”舒伯特的,是G大调弦乐四重奏(第十五号),和C大调弦乐五重奏。我觉得,这是把“漂泊感”写得最有深度的艺术作品,跟他比起来,赫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