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吕澎"
13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吕澎:走向世界的中国艺术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2013年 第6期2卷 52-57页
作者:吕澎 
1993年的第四十五届威尼斯双年展,第一次出现大批的中国艺术家及其作品“入驻”威尼斯。就在这一年的下半年,“广州双年展”的后期工作结束后,我在一份《边境贸易报》的专刊“艺术新闻”上读到了一篇题为“从威尼斯致兴而归的艺术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吕澎:中国当代艺术已经'心力衰竭'
收藏 引用
《优雅》2018年 第6期 88-89页
作者:吕澎 
当代艺术是否已经终结?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当代艺术就逐步表现出心力的'衰竭'.在之前的好几年里,当代艺术都处于狂欢中——拍卖场上的叫卖声与市场中的细语交织成一片,形成了引起广泛效应的声响,以致引发了太多的质疑、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地域的视角出发——吕澎访谈
收藏 引用
《当代美术家》2019年 第4期 14-19页
作者:吕澎不详 
1992年,吕澎策划了"广州九十年代首届艺术双年展(油画)",在中国首次提出了双年展的概念。而后,他策划的2011年"物色·绵延--成都双年展"、2017年首届"安仁双年展"都取得了巨大的社会反响。关于双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就在自己的笔下发生”——和吕澎关于为学生出版《当代艺术家丛书》和艺术史教育的对话
收藏 引用
《当代艺术与投资》2008年 第1期 14-15页
作者:卢迎华 吕澎 
卢迎华:《当代艺术家丛书》不是你为学生出版和公开发行的第一套书,之前也有《艺术的历史与问题》和《艺术的历史与修正》的出版,两者都是学生的论文集,能否以这些出版项目为例,谈谈你对教授艺术史方法的观点和您教学的方法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暖阳烘山——曹敬平近年的绘画
收藏 引用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2025年 第1期2卷 16-17页
作者:吕澎不详 
与完全抛弃具像包括表现性符号的抽象绘画不同,曹敬平将自己的语言实验放在最为明确的自然图像的制作上。不经意地看上去,曹敬平的绘画是一幅幅平静的风景画,可是,艺术家却是在用自己特殊的绘画语言完成一个抽象的构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开放的心态参与到世界中去——吕澎谈威尼斯双年展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5年 第11期 14-14页
作者:《美术观察》记者 吕澎《美术观察》杂志社 
《美术观察》记者:我们都看过您的《历史之路——威尼斯双年展与中国当代艺术20年》那本书,在学术界影响很大,尤其是它梳理了中国当代艺术与“威尼斯双年展”发生关系以来这20年内的一个历史变化。那么,中国当代艺术参与威尼斯双年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以张晓刚早期艺术思想及其表现手法为例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6年 第5期 121-133页
作者:吕澎中国美术学院史论系 
太多的人对中国当代艺术的发生与发展缺乏细致的历史认识,仅仅是通过风格、语言以及时间进行简单的分类。但事实上,在摆脱"文革"艺术到产生"八五现代美术运动"之间,充满着复杂的艺术问题。1979年开始的"伤痕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作为学科的“艺术史”及其相关学科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03年 第3期24卷 18-28页
作者:吕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启示容易,借鉴困难——从新艺术史的基本观念看中国艺术史研究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0年 第7期 115-125页
作者:吕澎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在19世纪末之前,西方有自身的艺术史写作逻辑。可是,到了20世纪现代主义产生之后,这个逻辑就开始变得难以持续和困难重重。从60年代起,西方的历史学面临巨大危机,新史学出现了。伴随着这个变化,"新艺术史"成为可以理解的现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溪山清远”的当代含义——关于中国当代艺术史书写的语境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11年 第12期 100-108页
作者:吕澎中国美术学院美术史论系 
在艺术史研究中,语境分析是一个常识。可是,分析与写作中国艺术史尤其是当代艺术史的语境究竟是什么?时至今日,在不同关于中国近百年美术史特别是1979年以来的中国新艺术的历史写作中,本体论阐释或者形式分析仍然是美术史写作的主流,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