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吕钰秀"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传统的延续或摒弃?——关于台湾原住民的流行音乐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0年 第1期 46-50页
作者:吕钰秀台湾东吴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属于南岛语族(Austronesian Language Family)的台湾原住民,早期由于政治上的压迫,曾有一段时间不愿意显露自己的身份。但随着台湾政治的解严,社会随之开放,原住民歌手也开始以自身丰富的音乐遗产为根基,创作流行歌谣,试图为主流市场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谱图:一种新的记谱法──以琵琶文曲《思春》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96年 第4期 36-40页
作者:吕钰秀 
声谱图:一种新的记谱法──以琵琶文曲《思春》为例吕钰秀音乐本是时间的艺术,但时间稍纵即逝,美好的音响一去不再。为了保留声音,有了乐谱的发明。乐谱乃试图将时间的艺术,转换成空间的方式留存下来。许多作曲家利用乐谱,使他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图像中的音乐史料研究视角与方法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4年 第3期 90-94页
作者:吕钰秀台湾东吴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音乐图像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切与音乐有关的平面视觉艺术品。音乐图像在音乐史学科中,长期作为历史的见证,但1992年希巴斯(***)参考了帕诺夫斯基(***)的理论,提出了音乐图像研究的三步骤之后,音乐图像学脱离了仅作为音乐史辅助的角色,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低音审美——以藏族同钦声响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12年 第1期126卷 18-27页
作者:吕钰秀 陈子平台湾东吴大学 中央音乐学院 
汉族音乐偏好高音区的表现;西方艺术音乐,则采取了高低音分工的视野。不同文化或乐种,对于特定音高区块显现了偏好性。本论文是为了寻找中国人是否有低音品味,发现藏族的同钦乐器,正是这一个品味全然发挥的例子。音乐心理学对于音乐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台北故宫博物馆绘画中的音乐图像研究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2002年 第2期 9-13页
作者:吕钰秀台湾东吴大学音乐系 
一、音乐图像学研究的普遍概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寻找垤施乐人的名字——从“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到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收藏 引用
《音乐探索》2017年 第3期 7-13页
作者:吕钰秀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音乐史长流中的乐人是一个乐种得以流传的努力者,是乐种赖以生存的支柱,但这些乐人的名字常常因种种客观因素而被舍弃或留下。以1964年在北京举办的"全国少数民族群众业余艺术观摩演出会"活动理念以及20世纪末开始实施的人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刀郎木卡姆歌唱风格初探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03年 第1期1卷 13-15页
作者:吕钰秀 毛继增台湾台北市东吴大学音乐系 中央民族大学北京100081 
本文借助奥地利国家科学院研制的声音分析工具,以《崩比亚宛木卡姆》为例,用具体数据对充满原始活力的刀郎木卡姆的歌唱风格进行初步的探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垤施村寨则比乐队七重奏的旋律织体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7年 第5期31卷 86-91页
作者:吕钰秀台湾师范大学民族音乐研究所 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 
云南东南边哀劳山深山里,有一个以彝族尼苏人为主的小村寨垤施,存在一种古老的,由四弦、三弦、二胡、笛子、巴乌、草杆、树叶七件乐器组成的乐队。他们为村落娱乐聚会时的歌唱与舞蹈伴奏,并于1954开始,陆续走出山寨,于中国各大城市进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两岸视角与议题旨趣谈流行音乐研究
收藏 引用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8年 第1期16卷 19-28页
作者:吕钰秀 毕乙鑫中央音乐学院北京100031 
本文通过对海峡两岸流行音乐专著呈现方式的研究,将其分为历史脉络式整理和议题式探讨两类。前者探讨了流行音乐在中国大陆或中国台湾的整体发展;后者则分别从物质文化、声响文化、性别及传播、春晚、摇滚等不同层面进行研究。此外,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两岸流行音乐风格与受众审美考察——以1980~2015年北京与台北流行音乐个人演唱会为例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8年 第6期32卷 99-108页
作者:吕钰秀 毕乙鑫中央音乐学院音乐学系北京100031 
两岸的流行音乐个人演唱会均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呈现蓬勃发展的状态。1980~2015年间,台湾流行音乐一直盛行不衰,大陆流行音乐发展迅速,在两岸流行乐坛占据了重要地位。两岸流行音乐受众的审美愈加多元化,既"喜新"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