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吴宗杰"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化地景的跨界建设--以山东三德范遗产保护为例
收藏 引用
《中国名城》2022年 第7期36卷 66-72页
作者:杨建平 吴宗杰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 
以国家级传统村落三德范为例,从地景再造的角度,探讨乡村发展与振兴的文化创新思路。"地景"文化书写,是历史空间的一种叙述实践,需要打破物质和非物质、历史和场所、自然和人文、艺术和生活、文化与产业以及过去、当下和未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街区的深度空间叙述 以邹城为例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4年 第4期35卷 38-42页
作者:吴宗杰 
历史街区作为文化遗产的一个考察标准通常是体现物质原真性的建筑遗存。在欧洲物质原真性的概念形成于19世纪,几百年来引导欧洲人保护与修复了很多历史建筑,使得这些街区,透过其物质肌理,展示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怀旧灵韵[aura]。在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工业企业服务品牌的推广
收藏 引用
《科学管理研究》2001年 第3期19卷 40-43页
作者:高厚礼 吴宗杰淄博学院经济管理系山东淄博255091 
当服务经济到来的时候 ,工业企业推出服务品牌是竞争健康发展的必然趋势。企业不能沿袭建立在有形产品基础上的管理方法 ,而必须构建一种市场导向化的组织管理途径 ,围绕着服务产品进行组织和管理 ,重视服务设计、管理和控制 ,凸显企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约束条件分析
收藏 引用
《科学管理研究》2007年 第5期25卷 43-46页
作者:吴宗杰 李建民山东理工大学经济学院山东淄博255049 
科技与经济协调发展是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必然要求。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高、经济发展的技术对外依存度大、资源生态问题严重是制约这一目标实现的几个突出问题。对这些约束条件进行分析,有助于增强战略设计的针对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重建坊巷文化肌理:衢州水亭门街区文化遗产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 第2期5卷 19-27页
作者:吴宗杰浙江大学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杭州310058 
今天人们对坊巷文化遗产的认识还局限于梁思成时代的有形建筑文物之中,这导致诸多无法确认建筑原真性的街区得不到遗产标准的认可,从而面临被拆除的危机。本文打破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界线,跳出西方遗产话语范式,从中国本土,尤其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外语教学研究的新视野:从教学走向教师
收藏 引用
《中国外语教育》2008年 第1期1卷 46-54,84页
作者:吴宗杰浙江大学 
本文探讨当前外语教学研究的社会文化转向,注意到三个重要发展趋势:a)课程作为"发展"、"设计"的对象转向作为批判解读对象,课程被看作是一种话语、一种社会活动文本;b)从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目的的方法论研究转向把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欧盟碳交易机制及其启示
收藏 引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 第1期29卷 9-14页
作者:公衍照 吴宗杰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山东淄博255049 
欧盟碳交易机制作为最成功(较为完备的)的交易机制,一直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文章梳理了欧盟碳交易机制的主要组成内容及演变过程,指出其设计细节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使其朝着越来越公平、透明和可预见性方向迈进,并指明了其对我国碳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迹”与遗产政治的跨文化解读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2年 第1期5卷 1-8页
作者:侯松 吴宗杰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杭州310058 
"遗产政治"是当前国际遗产研究界的重要议题。从跨文化的角度来说,带着西方现代历史观和文化思维方式的"权威化遗产话语"主导着全球的遗产实践,造成了对本土历史记忆方式和价值观念的破坏。基于传统方志,本文初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温室气体减排中的碳补偿
收藏 引用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1期28卷 5-10页
作者:公衍照 吴宗杰山东理工大学商学院山东淄博255012 山东理工大学社会科学处山东淄博255049 
碳补偿作为减排的灵活机制,是排放权交易机制的重要组成。碳补偿不仅具有合理性,而且可带来诸多潜在的利益。但是在碳补偿性质、补偿项目的合格性标准、碳补偿的环境效果及其对减排技术投资的影响等方面,人们还存在很多异议。一个高效...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历史的空间转向与遗址的古今会通
收藏 引用
《文化艺术研究》2013年 第3期6卷 54-63页
作者:钦白兰 吴宗杰浙江大学跨文化研究所杭州310058 
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利用长期局限于西方权威遗产话语中,时间与空间往往分割为两个不同方面,遗址保护试图通过物质原真性概念将其凝固在过去。近年来,人文社科研究的"空间转向"为打破这一话语提供了契机。由此,我们以空间视角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