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吴若明"
3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王室、藏家与外交:德国视域下的中国瓷器收藏路径和艺术审视
收藏 引用
《美术研究》2024年 第2期 13-20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300071 
德国地区关于中国瓷器的收藏可以追溯到15世纪。从16世纪开始,德国地区逐渐兴起了中国清外销瓷器的广泛收藏,成为海上丝路贸易背景下王室收藏的风尚潮流。20世纪以来,新兴的私人藏家在中德间的流动与收藏进一步丰富了德国地区的中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虚拟叙事与空间生产:一种迭代式敦煌艺术展的物像再现
收藏 引用
《东南文化》2024年 第2期 169-175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随着数字人文技术的发展,敦煌及其他地区的文博机构通过现实和虚拟的物境组合陆续举办了敦煌艺术主题展,展览形式包括敦煌地区的原境实物展览、敦煌以外地区的数字虚拟场景展和虚境实物展。这些敦煌艺术主题展览探讨了敦煌艺术及其物像...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史观下的中国书法——雷德侯《书迹:中国古代书法研究》评述
收藏 引用
《中国书法》2024年 第4期 161-163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 
《书迹:中国古代书法研究》是雷德侯关于中国书法研究的重要中文译作,包括雷德侯先生多年以来在书法领域具有代表性的数篇重要研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蓝色郁金香——17世纪上半叶克拉克瓷“外国花卉”的图像交融
收藏 引用
《美术》2024年 第7期 127-135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 
17世纪上半叶,以钴蓝色釉料绘制的“外国花卉”成为外销青花瓷中盛行的图像,特别是克拉克瓷“蓝色郁金香”图案广泛流行于荷兰市场。花卉图像的变迁与17世纪30年代荷兰的“郁金香热潮”有何种关联?17世纪荷兰静物画中频频出现的郁金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京城、教堂与宫殿的图像流动和空间营造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24年 第2期 118-122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 
清时期的南堂、东堂和北堂是中西文化艺术乃至科技交流的重要载体和见证。本文围绕德文版《北京天主堂:1600—1800年教堂建筑和跨文化空间》,重审北京的教堂、宫殿与中西艺术间的多重交融关系,结合不同载体的图像流动,从跨文化空间角...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设计史:一部艺术史的共同书写
收藏 引用
《湖南包装》2024年 第2期39卷 I0002-I0002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 
在中国艺术史的研究中,流传有序的书画史曾占据着重要地位,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史书写的经典范式。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不断出现的考古新发现,墓葬出土的壁画、帛画、屏风、画像石、画像砖、铭文碑刻等逐渐融入中国美术史书画的范畴,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民族艺术的文化属性——哈塞尔伯格《艺术民族学:基本概念、方法与阐述》导读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3年 第4期 160-168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 
20世纪以来,随着博厄斯等关于人类学研究理论的不断发展和日趋完善,学者们尝试从艺术人类学的角度研究原始艺术,对非洲、澳大利亚、北美等欧洲以外的原住居民艺术进行地域或族群研究。哈塞尔伯格(Herta Haselberger)是德语区早期艺术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有限”到“无界”:山东地区汉代画像石边框形式与叙事空间
收藏 引用
《艺术设计研究》2023年 第2期 28-34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 
汉代画像石是汉代重要的墓葬文化和图像艺术的载体,在中国范围内从北向南,呈区别且相联的多种图像及刻绘风格。山东地区是汉代画像石分布的主要区域之一,其刻画内容丰富、构图严谨。本文从艺术构成的形式(Formal)出发,结合山东邹城、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形象审美到身份认同:中国艺术史中的女性主题及其视觉反思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23年 第4期37卷 14-19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天津300071 
20世纪以来中国艺术史女性主题的研究在性别学影响下,不仅关注女性形象,而且从女性生活空间、人物身份、观看方式等角度展开综合探讨。中国艺术史中的女性形象不仅是简单再现了当时的仕女人物,而且是从特指到泛指的一种象征形象,在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迁移的清代孝瓶:孝图像的语图互文、社会意义与文化嫁接
收藏 引用
《人文论丛》2023年 第1期 223-237页
作者:吴若明南开大学文学院 
孝图像与孝文本关系紧密,不同艺术媒介载体上的多元孝图像呈现了语图互文的关联。《二十四孝》等文本以典型历史人物为题材,跨朝代、流传久、影响范围广、艺术表现形式多样。以“孝文化”为中心的“孝图像”在文本记载传承的基础上,通...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