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吴调公"
1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神韵”内涵与民族文化
收藏 引用
《文学评论》1991年 第3期 26-35页
作者:吴调公 
神韵,是具有民族特征的一个审美范畴。对神韵的研究,不应该局限为以王渔洋为首的神韵派,而应该把神韵派的研究领域延伸.让它和源远流长的、在一些优秀的文艺作品中特别是诗歌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富于神韵的意境的揣摩与探究相联系。当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民族思维形式看神韵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91年 第6期 48-54,58页
作者:吴调公 王恺南京师范大学 
一、神韵的文化内涵神韵,这一个具有民族思维形式典型特征的审美范畴,是传统艺术的奇葩。它的审美内涵是极其丰富的。从显示神韵的艺术品中,人们不仅可以丰富自己的审美感受,扩大审美对象的魅力,有利于展开体贴入微地对意境的再创造,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古代文论在矛盾回旋中升华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1989年 第4期 15-24页
作者:吴调公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矛盾,在文学理论——包括古代文论的浩瀚史页中,无往而不存在。对异代前贤的激扬,对互为推移的真理的把握,由于历时性的作用,在艺术认识中出现矛盾和差异,这固然不用说了,纵使在同一个时代或者在相距不远的历史间隔中,明明是诠释同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说神韵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1990年 第7期 55-59页
作者:吴调公 
'神韵'是中国古典美学中的一个审美范畴,它主要固然是在优美的诗歌中体现,但也并不限于诗歌一体。我国的许多意味悠长的文学作品,都是饶有神韵的。这是为什么呢?正因为有'神'才能富于生气,有'韵'才能饶有余味,...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诗歌神韵论与构思心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88年 第1期 232-240页
作者:吴调公 
一、气质·神思·意象“大用外腓,实体内充。”没有作为审美素养和艺术构思的内在功夫,就不可能有含英咀华的审美创造和动人心弦的艺术魅力。这对于一切种类的艺术创造来说,都是一个共同规律。不过,就诗歌神韵论说来,源于诗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论《沧浪诗话》审美意识的多重性
收藏 引用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6年 第2期2卷 46-51页
作者:吴调公 
正象严羽用镜花水月来比喻他所向往的艺术境界难以捉摸一样,他这部位居宋代,甚至可以说高踞中国诗歌批评史上的名著之一的《沧浪诗话》,整个审美意识是错综复杂的,归根究底,这朵艺术奇葩的土壤,以其五色斑烂的生活矛盾,给予这位在艺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古代文论中的灵感问题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3年 第2期 53-62页
作者:吴调公 
灵感,这一个过去在文艺理论中曾经被认为是创作的宝贵动力的概念,在西方文论中早就明确地提出来了。我国古代文论中虽说并没有正式出现过这一个术语,然而事实上却经常触及到它,并曾展开过许多精辟、生动的阐述。灵感,长期以来,好象是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秋花”的“晚香”——晚唐的诗歌美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1年 第4期 54-64页
作者:吴调公 
尽管比喻是跛足的,然而当我一想起晚唐的诗歌史、晚唐诗歌理论以至诗歌的时代风格时,首先从头脑里跳出来的却总是这么一个比喻、一个象征:花,或者说花的美。本来用“花”来比喻文学风格是很巧妙的。马克思不是为了强风格要争奇斗艳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树新花的启示——新时期十年古代文论研究随想
收藏 引用
《文艺理论研究》1987年 第1期 63-67页
作者:吴调公 
新时期十年的古代文论研究,正象老树上放出的耀眼新花。它的深刻的社会内涵在于:对古代文论有了逐步深化的整体建设的认识。文学现象,本来就是一个包罗着无限层次、无限侧面的形象和心态的整体,既有其辽阔的横向,又有其悠远的纵向。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评李商隐的爱情诗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1979年 第3期 257-269页
作者:吴调公 
李商隐的政治诗中固然有不少佳作,然而他的爱情诗毕竟是更为著名的。要全面研究李商隐的诗,对他的爱情诗的思想境界和艺术技巧不能不进行探索,因为他的爱情诗正是他的整个诗歌创作中的一个重要部分。然而研究李商隐的爱情诗首先有一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