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吴锦川"
2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吴锦川绘画作品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战线》2024年 第12期 I0003-I0003页
作者:吴锦川江苏理工学院艺术学院美术系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艺术研究院 常州画派研究所 江苏国画院 民盟中央美术院常州分院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士气”与“逸格”——恽南田山水画的历史研究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3年 第6期 59-65,221页
作者:吴锦川江苏理工学院艺术教育中心江苏常州213001 
恽南田以"没骨花卉"而名扬海外,开"常州画派"之先河,也因为他在山水画上的努力而跻身于"清初六大家"之列,为后人景仰。中国画坛对恽南田的"没骨花卉"画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然而近三百年来,在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明清四君子绘画的笔墨特征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5年 第5期 118-119页
作者:吴锦川江苏理工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古希腊哲人普罗塔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中国画中的“梅兰竹菊”四君子绘画,彰显的正是士大夫画家做人的尺度.“君子”是中国士大夫心目中理想人格的标准,子日:“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在孔子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扇藏袖中舒在我——折扇创作刍议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1年 第11期 74-77页
作者:吴锦川江苏技术师范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折扇的出现较晚,它原名扣叠扇,又名聚头(或聚骨扇),由于不用时折起,用时撇开,所以被称为撒扇。此外还有便面、屏面、篷头、篷面、折扇等名称。《南齐书·刘洋传》云:“司徒褚渊八朝,以腰扇章阳。”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寒壑细流 琴瑟以咏——对古琴在中国山水画创作中的审美认识
收藏 引用
《美术观察》2013年 第12期 74-77页
作者:吴锦川江苏理工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本世纪初才被称作“古琴”。古琴是一种文人音乐,讲究虚实结合、“意”与“境”统一。古琴与山水画有着深刻渊源,山水画家对于古琴音色的欣赏如同鉴赏绘画的“六法”一样有“九德”的追求,即奇、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吴派道路 掂量晓清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16年 第1期 120-121页
作者:吴锦川 
历代山水画家以虚无的胸襟、玄学的意识体会自然,表现自然,使山水画逢始就是一种"意境中的山水"而不是客观自然的再现。宗炳在《画山水序》中道:"圣人含道映物,贤人澄怀味像,至于山水,质有而趣灵。"这是对"自然"、"体悟"与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墨立场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6年 第6期 260-270页
作者:吴锦川 
"人品不高,落墨无法",艺术大师潘天寿如是说。自古文人画强调"画如其人",提倡"艺以人传"而非"人以艺传"。人品高,画格自高,境界方能超尘脱俗。又《坛经》中《行由品第一》章日:"逢怀则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泥骋怀——记中国紫砂工艺大师吕尧臣
收藏 引用
《中国书画》2004年 第7期 160-161页
作者:吴锦川 
作为紫砂的一代宗师吕尧臣,为紫砂陶瓷工艺所做的开拓性贡献在中国当代陶瓷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吕尧臣的出现带给了紫砂艺术以新的活力,改变了紫砂陶艺原有的内涵和形式。他以自己的艺术语言,"垒砌"了近现代紫砂艺术的&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呼吸的王非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03年 第1期 60-63页
作者:吴锦川 
中国水墨艺术曾以传统文化的身份凸现于中国画坛,而在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的背景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使水墨艺术不断地发生着深刻变革,重新获得生机与活力。中国现代水墨艺术不仅将昔日的传统技法吸入精神世界,同时也统一了水墨画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转筒运动方式对羊毛织物起毛起球性能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毛纺科技》2017年 第7期45卷 26-30页
作者:韦玉辉 宁琳 吴锦川 丁雪梅东华大学服装与艺术设计学院上海200051 江苏硕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江苏泰州225300 
针对100%羊毛针织物易起毛起球的现象,借助起毛起球评级箱、扫描电镜(SEM)、XRD衍射仪,研究静止悬挂烘干、正反交替旋转烘干及单方向旋转对起毛起球、羊毛纤维形态、XRD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运动方向对毛织物的起毛起球、微观形态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