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周于飞"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清代杭州西溪诗词鸟瞰
收藏 引用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 第1期34卷 84-90页
作者:朱则杰 周于飞浙江大学传媒与国际文化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浙江大学人文学院浙江杭州310028 
清代杭州西溪诗词达到鼎盛。按照时间脉络,对吴本泰《西溪梵隐志》、西溪女子"蕉园诗社"、皇帝大臣诗歌等主要作家、作品进行梳理,可以了解清代西溪诗词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线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谈张大千题画诗词中的隐括
收藏 引用
《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7年 第8期37卷 28-29页
作者: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隐括作为一种诗词创作手法,自产生后就得到许多词人的尝试和实践,其极大丰富了词作创作的表现形式。本文以张大千的题画诗词为研究对象,主要从隐括对题画诗词思想内容的提升,隐括对题画诗词艺术境界的开拓,以及从隐括看张大千对前贤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翰墨耕云 文华种月——读李潺散文集《耕云种月》
收藏 引用
《创作与评论》2013年 第8期 75-76页
作者:邢海东 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耕云种月》是李潺先生新出版的散文集,全书分为《荧屏解说》、《翰墨耕云》和《文华种月》三大部分。作者平生在书画、文学领域勤恳耕耘,书名“耕云种月”,即由此得名。该书既有编拍电视节目时所用的荧屏解说词,也有进行书画诗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旧体诗词中的抗日战争书写
收藏 引用
《邢台学院学报》2019年 第2期34卷 110-111,117页
作者: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郭沫若从日本回国,投身到抗日救亡的运动中。在抗战期间(1937-1945),郭沫若创作了数量不少的旧体诗词。这些诗词一方面标志着郭沫若作为诗人驾驭新旧两种诗体的能力日渐纯熟。另一方面,抗战时期郭沫若旧诗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部清诗研究的力作——评夏勇《清诗总集通论》
收藏 引用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9年 第3期 176-178页
作者: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清代诗歌研究经过几代学者的努力耕耘,逐渐从乏人问津的冷门成了学术研究的热门。尤其进入21世纪后,越来越多的年轻学者在老一辈学者的引领下,开始投身于清代诗歌研究,给这一领域带来了空前的活力。目前,清诗研究正日益走向多元与深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不须更写沧桑感,还我河山指顾中——连横《台湾诗乘》初探
收藏 引用
《语言与文化论坛》2017年 第4期 349-360页
作者:李怡 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中文系 
《台湾诗乘》系台湾诗人连横先生继《台湾通史》后编纂的一部以台湾历史发展为主轴,包含文化,风景,民俗,战役等多元素的诗歌总集。此书以保存台湾诗歌为目的,收录了1402(明建文四年壬午)一1921(民国十年辛酉)五百多年间257家作者共1126...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诗大赛对网络守正体诗词创作的影响
收藏 引用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6期34卷 96-100页
作者: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网络旧体诗词创作已经初步形成了实验体、守正体、新台阁体三体并峙的格局。守正体提倡雅正,回归诗词创作的主流传统。国诗大赛以科考取士的原创赛制,追求风雅的选拔标准,推出了一批在雅正基础上有所创新的守正体作品及作者。其全面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惊隐诗社”与山阴秘密反清团体交游考
收藏 引用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16年 第6期36卷 37-40页
作者: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惊隐诗社"是清初江南地区重要的遗民诗社之一,该社成员坚持心怀故国、不仕清廷的政治立场,与以魏耕为首的山阴(今属绍兴)秘密反清团体有一定的联系。通过考察"惊隐诗社"成员与山阴秘密反清团体成员之间的交游,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郭沫若对当代新台阁体诗词创作的影响
收藏 引用
《牡丹江大学学报》2018年 第1期27卷 4-6页
作者: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四川绵阳621010 
20世纪50年代以来,当代旧体诗坛上出现了以郭沫若为首的"新台阁体"诗词创作潮流。郭沫若去世后,"新台阁体"继续发展形成"老干体"。以发起者郭沫若为参照,对"新台阁体"诗词进行研究。分析、总...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张大千看守正体诗词创作的价值
收藏 引用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2019年 第11期36卷 118-121页
作者:周于飞西南科技大学文学与艺术学院 
回望二十世纪诗坛,白话逐渐取代文言,成为当代主流话语。在文言写作语境逐渐消失的过程中,坚持用传统诗词写作,发扬传统诗词中"守正"的特征就显得尤其可贵和艰难。以张大千为例,分析张大千诗词创作中"守正"的特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