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周维东"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延安文艺的“世界面相”——兼论“域外延安学”研究的必要性
收藏 引用
《江西社会科学》2024年 第3期44卷 172-182,208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四川大学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5 
在不同的空间格局中,学者对“延安文艺”内在特征和规律的理解也有所不同,进而形成不同的研究问题和范式。延安文艺是抗日战争(全面抗战)、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革命根据地内的文艺,也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下战时中国的文艺,还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复义的“社会史视野”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24年 第1期 21-28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贺照田、何浩主编《社会·历史·文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23年)出版了,这是“北京·当代中国史读书会”(以下简称“读书会”)又一本阶段性成果的结集,因为其中的几个关键词们提—出—“社会”“历史”“文学”,不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运动”中的文艺法则——从延安时期“二流子改造”运动看新秧歌剧创演
收藏 引用
《文艺研究》2022年 第5期 100-112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1942年5月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后,新秧歌运动成为落实“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标志性事件。以往学界充分梳理了这场运动的艺术经验,但对其“运动”特征以及经验并没有充分关注。从“二流子改造”运动看新秧歌剧创演,可以揭示运动中文艺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变戏法”之喻与新知识群体的游民化——《现代史》与鲁迅的“现代史”观
收藏 引用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 第6期 84-92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5 
对于鲁迅的文化批评,学界多注意他对于中国传统的批判态度,忽略了其对于“现代”社会的长期批评及整体态度。鲁迅在《现代史》中的“变戏法”之喻,包含了他对于中国社会现代之变的整体判断,揭示出新知识群体在精神上游民化的现实,与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红色革命文艺”研究:学理与挑战
收藏 引用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年 第1期 105-114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历史看待近年来开始活跃的“红色文艺”概念,还处于意义建构期,直接将之运用到文艺史研究中势必引发不必要的争议。如果将“红色文艺”具体化为“红色革命文艺”,它所包含的整体性视野,对于重新审视其内部相关文艺现象的概念命名、源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剧曲”之于《女神》的意义
收藏 引用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年 第1期58卷 42-48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女神》不单纯是一部诗集,而是包含"剧曲"和"诗歌"两种文体的合集。两种文体的杂糅构成《女神》结集的特色。《女神》中的"剧曲"在形式上借鉴了诗剧、话剧的体式,但内在戏剧精神属于中国戏曲,体现出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边缘处的表达——再谈《在酒楼上》的“鲁迅气氛”
收藏 引用
《学术月刊》2018年 第11期50卷 129-140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鲁迅气氛”是鲁迅小说解读中值得不断反刍的一个话题,通过它可以让“回到鲁迅”变得更加切实。“鲁迅气氛”的背后体现了鲁迅的“小说语言”,“小说”对于“五四”时期的鲁迅来说,充当他与新文化同人之间对话的中介。《在酒楼上》...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的“十二平方米”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2年 第6期 52-57页
作者:周维东 
1994年的一天,来自河南的“北漂”艺术家张洹将浑身涂满鱼油和蜂蜜,坐到北京村的一个肮脏公厕,时间长达一个小时。蜂拥的苍蝇贪婪地围绕着他,一片片爬到他的头上、胳膊上、腿上……去抢食那新鲜的鱼油和蜂蜜。这个让人极其不舒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消费时代的革命叙事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0年 第3期 33-36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在中国当代文化史上,“革命叙事”是个特定的称谓,确切地讲它应称为“革命历史叙事”,更确切讲,它应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叙事”。“革命叙事”形成于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当中,它是革命领导人为确立革命合理性和正当性而建构的一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在场”如何“主义”?
收藏 引用
《艺术广角》2010年 第2期 35-37页
作者:周维东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在场主义"是以四川眉山作家群为中心形成的一个当代散文写作流派,主要成员有周闻道、周伦佑、马叙、张生全、郑小琼等。在场主义在创作上主张"面对事物本身",强调经验的直接性、无遮蔽性和敞开性,在理论上力图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