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周裕鍇"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20 订阅
视图:
排序:
典范与传统:惠洪与中日禅林的“潇湘八景”书写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 第1期 71-80页
作者:周裕锴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四川成都610064 
本文旨在讨论"潇湘八景"诗在中日禅林里的书写情况。首先探究惠洪的"有声画"(诗)与宋迪"无声句"(画)之间的经典对话,然后指出惠洪的"潇湘八景"诗的典范性为中日禅林所共同认可,其书写范式为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代《演雅》诗研究
收藏 引用
《文学遗产》2005年 第3期 38-50,158页
作者:周裕锴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 
本文讨论了长期以来在文学史研究中被忽视的黄庭坚的《演雅》诗及其仿效作品的价值和意义。认为黄庭坚与陆佃曾为史馆同僚,有若干证据表明,《演雅》的创作很可能受《埤雅》的启发,而其知识背景与创作动机则与元文学传统试图解构颠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痛感的审美:韩愈诗歌的身体书写
收藏 引用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1期54卷 53-62页
作者:周裕锴四川大学中国俗文化研究所成都610064 
家族普遍的短寿引起韩愈的生存恐惧,由此而特别关切自身,其诗中出现大量身体词汇,显示出对身体器官组织的特殊嗜好。最著名的是关于牙齿的书写,其《落齿》诗标志着唐元和时期某种身体书写的转向。韩诗爱写极端的气候体验、丑怪的动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宋诗研究的推陈出新——评《推陈出新的宋诗》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1996年 第12期19卷 28-30页
作者:周裕锴 
宋诗异于唐诗的艺术特征,近年来日益引起研究者的兴趣。然而。在宋诗研究领域似乎仍然存在着这样两种颇向:一是在宋诗与唐诗之间作共时性的静态比较,阐释其风格特征,评价其优劣得失,而较少从历时性的动态比较的角度,揭示宋诗变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苏文系年补正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年 第1期 64-71页
作者:周裕锴 
苏文系年补正周裕锴苏轼的散文是其文学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掌握苏拭的出处大略、立身行实,研究苏文的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对苏文的正确系年乃是至关重要的起点。但遗憾的是,苏拭文集历来无系统的编年本。宋人傅藻《东坡纪年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语言的张力——论宋诗话的语言结构批评
收藏 引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 第1期 59-65页
作者:陈庄 周裕锴 
以讨论句法、炼字、造语为主要内容的宋诗话一向以其琐屑细碎、无关宏旨而为人们所诟病,而我们认为,宋诗话的最大价值恰巧在于立足作品的分析,以及对诗法诗病的寻绎阐释,使中国古代诗歌批评从传统的外部社会学研究进入诗歌艺术的内部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反常合道:曲喻与佯谬——禅宗语言对宋诗语言艺术的影响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1999年 第1期 7-14页
作者:周裕锴四川大学中文系 
禅宗发展到宋代,出现了一种由"不立文字"到"不离文字"的倾向。禅宗典籍的流行,引起士大夫的广泛注意,尤其是《景德传灯录》,它的功能有些像《世说新语》之于南北朝的谈玄者,成为两宋士大夫参禅所凭借的主要文本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巨人苏轼的传奇人生
收藏 引用
《巴蜀史志》2020年 第5期 179-184页
作者:周裕锴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中国苏轼研究学会 四川省苏轼研究中心 
中国古代社会运行到北宋中叶,进入一个文化全面复兴的时代。政治学、经济学、哲学、史学、科学、文学、艺术各个领域几乎同时出现光耀史册的伟大人物。这是一个产生巨人的时代,而苏轼则是巨人中的巨人,他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对后世的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凤凰涅槃:一个“夺胎换骨”的现代隐喻——略谈《女神》与中国古代文学之关系
收藏 引用
《东方丛刊》2005年 第3期 101-113页
作者:周裕锴四川大学文学院教授文学博士博士生导师610064 
在相当长一段时期里,评论家只要谈及郭沫若的《女神》,无不称道其强烈的全新的时代精神。如闻一多在《(女神)之时代精神》一文中指出:“若讲新诗,郭沫若君的诗才配称新呢,不独艺术上他的作品与旧诗词相去甚远,最要紧的是他的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