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周诗岩"
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包豪斯剧场的潜能与一段中国实践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19年 第12期 96-105页
作者: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通过回溯包豪斯自身固有的剧场成分,切近包豪斯理念结构的核心,论证其超越专业化艺术院校或者建筑设计院校的宏大社会抱负;同时重新反思中国"现代设计"的发端期对包豪斯的不同理解和借鉴,进而聚焦黄作燊对包豪斯理念的引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莫霍利–纳吉Ⅰ 格罗皮乌斯的选择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8年 第12期39卷 38-49页
作者:周诗岩不详 
相较同时代其他的先锋派艺术群体,包豪斯有一个特点,那就是鼓励团队协作,不宣扬过于个人化的艺术家形象。大部分包豪斯明星不是成名于包豪斯创办之前,就是成名于它关闭之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先锋的时间异构“先锋派,一场世纪对话”专题代序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21年 第4期42卷 4-25页
作者: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 
一历史上的先锋派修辞在最近50年中经过“实验”这一宽泛概念的摆渡,逐渐被另一种更具有现实感的说法替代:艺术体制批判。但是这一说法,并未道尽艺术与社会所可能建立的批判性关系。美学领域更普遍的伦理转向呼吁更多的政治介入,然而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文化的面孔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8年 第3期39卷 32-40页
作者:周诗岩 
本篇最初是为一部艺术理论词典中解释“视觉文化”这个词条撰写的,后经修改扩充,成此小文。和一般词条对概念的确切定义不同,这里有关“视觉文化”的释文无意给这个特殊的术语强加某种共同的起源和一致的定义,而是反过来,着力对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或舞台? 包豪斯理念的轴心之变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3年 第10期34卷 43-56页
作者:周诗岩 
虽然中国建筑界、设计界乃至艺术教育界的历史书写早已将“包豪斯”放入殿堂,将它开创的设计方法和教学方法奉为典范,但出于各种原因,很少有人在设计史之外追问:它何以能够以一所由美术学院和工艺美术学校组成的教育机构,成为两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银盐热”后,物之去留?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 第2期34卷 16-19页
作者: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在20世纪,以图像证史似乎成为历史学家天经地义的责任。直接寻求视觉证据的史学实践相当可疑,但又不能一味陷入庸俗的怀疑主义。所以如何对待图像在历史重构中的有效性问题,应该可以作为衡量一个视觉文化论述具有何种价值和深度的重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晚清至民国海派插图中的亲密性叙事——由吉登斯《亲密关系的变革》谈起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11年 第6期34卷 73-76页
作者:周诗岩中国美术学院艺术人文学院 
在现代性进程的最近一百年间,资本全球化与都市的地域性扩张将现代人缓解自我认同焦虑的努力进一步挤压到私人化的亲密关系中,这既加强了亲密性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重要性,又加深了它早已陷入其中的机制化困境。因而,亲密性问题在近十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居住变革——西方现代派住宅发展回顾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02年 第6期45卷 16-21页
作者:周诗岩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 
本文从本土资源、现代技术、居住艺术和居住卫生乃至建筑出版物水平等方面,追溯二十世纪西方现代派住宅的发展轨迹,指出居住设计的理想——创造能够赋予日常生活以新维度和新意义的生活空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影像艺术及其对建筑学的革命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03年 第1期46卷 78-79页
作者:周诗岩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上海市四平路1239号200092 
本文就艺术创作问题对当下影像作品的话语权提出质疑:同时通过对影响艺术和建筑艺术的比较分析,指出影响艺术在建筑的表达媒介、创作方式、及本体问题上所具有的革命性作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记忆女神图集》导言 往昔表现价值的汲取
收藏 引用
《新美术》2017年 第9期38卷 44-50页
作者:阿比.瓦尔堡 周诗岩 Matthew Rampley 
对自身和外部世界之间的距离的自觉创造,或许可被视为构建人类文明的基本行为。一旦这种间隙[Zwischenraum]成为艺术生产的先决条件,距离意识就能够发挥持久的社会作用。在迷入对象和超然克制之间,距离意识有韵律的变化意味着一种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