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周锡元"
8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非比例阻尼线性体系基于规范反应谱的CCQC法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06年 第2期23卷 10-17,9页
作者:周锡元 俞瑞芳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试验室北京100022 
根据平稳随机过程理论和抗震设计反应谱,对具有非比例阻尼特性的线性体系,给出了实数形式的复振型反应谱叠加法和复振型完全平方组合(CCQC)计算公式。式中除了包含一般CQC方法中振型间的位移相关系数以外,还包含了新的速度相关系数和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建筑结构抗震研究和实践六十年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2009年 第9期39卷 1-14页
作者:周锡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124 
回顾了60年来建筑结构抗震在我国的研究进展和设计规范的变革,介绍了抗震设防的基本目标和发展趋势,约束砌体结构和组合砌体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钢-混凝土组合结构、隔震减震抗震技术和非结构构件抗震措施的研究与应用情况...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高层建筑横风向湍流脉动风压动力反应计算
收藏 引用
《应用力学学报》2008年 第2期25卷 218-223页
作者:葛楠 侯爱波 周锡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 
根据湍流脉动压力的产生机理,从湍流理论的基本方程出发,根据Taylor关于湍流的"冻结"假定,导出了湍流脉动风压谱密度函数的解析计算公式。在分析过程中考虑了压力方程源项中全部"紊动—剪切"项的影响。若取用合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曲线梁桥地震响应的简化分析方法
收藏 引用
《工程力学》2006年 第6期23卷 77-84页
作者:王丽 周锡元 闫维明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 
曲线梁桥的平面不规则性引起的弯扭耦合效应,导致了地震响应的复杂性。对弹性支座上的刚性桥面系统建立了具有刚度偏心的简单曲线梁桥模型,给出了自振特性和地震响应的简化计算方法。通过数值模拟比较,系统地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及其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具有过阻尼特性的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的复振型分解法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2006年 第1期27卷 50-59页
作者:俞瑞芳 周锡元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22 
对于具有过阻尼特性的非比例阻尼线性系统,如何应用振型分析方法计算地震反应的问题至今尚无很充分的研究。本文从基于复模态理论的振型分解法一般表达式出发,给出了具有过阻尼特性的非比例阻尼结构动力反应的时程叠加法公式,同时还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拟线性摩擦阻尼器性能试验与有限元分析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2010年 第6期31卷 188-194页
作者:彭凌云 周锡元北京工业大学工程抗震与结构诊治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24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提出一种拟线性摩擦阻尼器,其构造部件主要包括套筒、滑动轴和摩擦环。滑动轴与摩擦环同轴连接为一个整体,套筒中部的内径稍大于其他部位,在内壁形成很浅的凹槽,摩擦环装配在此凹槽内。通过合理设计,使得初始状态时摩擦环与套筒内壁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组合式碟形弹簧竖向隔震支座的设计与性能试验研究
收藏 引用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2009年 第7期35卷 892-898页
作者:赵亚敏 苏经宇 周锡元 隋允康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北京100085 北京工业大学机械工程与电子应用技术学院北京100124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124 
提出了一种新型组合式碟形弹簧竖向隔震支座(DSB),研究了DSB的总负荷、总竖向刚度、总变形和总高度的计算方法.为研究DSB的竖向隔震效果,按此方法制作了一个承载力为5 t的DSB,并进行了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提出的DSB的设计方法是合理且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风载数值模拟的影响因素
收藏 引用
《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 第5期14卷 84-89页
作者:侯爱波 葛楠 周锡元北京工业大学抗震减灾研究所北京100022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北京100013 
通过对建筑物周围风场的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计算与原型试验结果的比较,分析了在应用CFD计算时应该考虑的计算区域、进口边界条件、湍流模型和网格划分等各种相关因素对CFD数值模拟结果准确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各种影响因素中,计...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建筑结构的隔震、减振和振动控制
收藏 引用
《建筑结构学报》2002年 第2期23卷 2-12,26页
作者:周锡元 阎维明 杨润林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100013 北京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北京100022 
本文对国内外在建筑结构基础隔震、减振消能和振动控制研究和应用领域中的新进展做了综合评述。文中指出,由于基础隔震和减振消能技术已相对比较成熟,今后的研究可以集中在标准化、优化设计、细部构造、新产品的开发和完善(包括阻尼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规则型隔震房屋的自振特性和地震反应分析方法
收藏 引用
《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02年 第2期22卷 33-41页
作者:李中锡 周锡元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工程抗震研究所北京100013 
文中根据规则型隔震房屋的刚度、质量和阻尼分布的特点 ,改进了阻尼比的简化计算表达式。此外还归纳给出了自振周期、振型和地震反应计算公式。文中还将我们提出的隔震结构振型阻尼比公式与Kelly的相应公式进行了数值比较 ,两式的复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