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哥特.格鲁宁"
4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动态景观艺术产业与技术可行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5年 第4期31卷 206-209页
作者:郑德东 齐康 哥特.格鲁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东南大学建筑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柏林大学景观与开放空间历史与设计理论研究所 
现代城市文化战略的要求是城市景观提升区域文化征,拒绝"景观孤岛"效应。动态景观艺术是动态艺术在城市空间的应用,也是目前景观行业可以拓展的新兴前沿产业,涉及到对艺术、计算机、新材料等多学科的运用。可以通过动态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环境·绘画·园林——中西方文化背景下艺术差异之比较研究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10年 第5期26卷 157-161,147页
作者:郑德东 周武忠 哥特.格鲁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18 柏林艺术大学德国柏林*** 
任何一个民族都有根植于其自身的艺术性,这些艺术性的形成和发展,在不同艺术门类中都有相似的体现。本文从对环境背景、艺术想象、艺术理想三个方面层层深入,把原本各自独立的环境、绘画、园林三个体系彼此联结起来,从新的视角,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于丰饶:从雕塑装饰中的诸神解读欧洲园林艺术
收藏 引用
《建筑与文化》2010年 第5期 108-109页
作者:郑德东 周武忠 哥特.格鲁宁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 柏林艺术大学 
中西方人类发展历程中逐渐形成的风迥异的民俗、神话与生活智慧,则是使得园林的布局及其园林元素的创作异化进一步深化。雕塑几乎覆盖了整个欧洲园林营造史,是他们传统艺术观念的忠实体现。本文通过把园林艺术还原到宏观的艺术背景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20世纪30至40年代中国近代本土建筑学者对包豪斯的主动译介与认知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0年 第1期36卷 180-186页
作者:周予希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柏林工业大学大都市研究中心德国柏林10623 柏林艺术大学设计历史与理论研究所德国柏林10595 
20世纪30至40年代,伴随现代主义建筑思潮的传入,中国本土的青年建筑学者率先、主动地将包豪斯纳入研究之中——从简单的描述到对包豪斯教育体系与实践的评述,认知由浅入深,并受到同期日本相关研究的显著影响。在建筑领域,实践层面的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