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利用太阳能驱动的半导体光催化技术将H_(2)O和O_(2)转化为H_(2)O_(2),是传统蒽醌工艺的可持续替代方案之一.在光催化O_(2)还原生产H_(2)O_(2)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到O_(2)的还原和H_(2)O的氧化两个半反应.然而,单一的窄带隙半导体往往难以满足整体反应的热力学电位要求.为了克服这一挑战,研究人员借鉴自然光合作用的原理,提出了构建Z型异质结体系的策略.这种体系不仅能有效促进电荷的分离,从而增强光催化效率,而且能保留光生电荷较强的氧化还原能力,这对于H_(2)O_(2)的光合成至关重要.此外,O_(2)的活化对于H_(2)O_(2)光合成同样重要.然而,目前在构建Z型异质结时,对于Z型异质结的两组分自身电荷传输方向的匹配性鲜有关注.因此,构建具有电荷定向传输的Z型异质结,并精准负载O_(2)活化位点,对于提高H_(2)O_(2)的光合成效率和稳定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苝-3,4,9,10-四羧酸二酐(PTCDA)为前驱体,在水解的过程中,引入预制备的钒酸铋量子点(BQD),原位构建BQD/PTA Z型异质结.然后,通过低温辅助光还原策略将纳米Au精确修饰在苝四甲酸(PTA)上,制得具有定向电荷传输的BQD/PTA-Au Z型异质结.形貌表征结果表明,PTA的形态为平均厚度为3.5 nm的不规则纳米片,其表面均匀负载了直径约为7 nm的BQD纳米颗粒,而超小的Au纳米粒子(直径约为5 nm)则负载在PTA纳米片的边缘.优化后的BQD/PTA-Au异质结光催化H_(2)O_(2)产率为218.6μmol g^(-1)h^(-1),约为PTA纳米片的6.4倍;此外,在405 nm波长下,该异质结的表观量子产率为PTA的4.8倍.在模拟太阳光条件下,BQD/PTA-Au异质结的太阳能到化学能转换效率(SCC)为0.47%;且在连续5次的循环实验中表现出良好的稳定性.光物理和光化学测试结果表明,BQD/PTA Z型异质结的构建显著促进了PTA的电荷分离,Au修饰后复合体的电荷分离进一步增强.扫描开尔文探针(SKP)测试结果表明,BQD和PTA的能带结构满足Z型电荷传输路径,电子顺磁共振和原位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结果表明,所构建的Z型异质结由于电荷传输方向匹配,显著促进·O_(2)-自由基的形成;而后续的Au修饰则能够定向接受来自PTA的光生电子.旋转圆盘电极测试结果表明,BQD/PTA-Au的平均电子转移数最接近2,说明其遵循两电子氧还原反应(ORR)路径.结合物种捕获实验推测,·O_(2)-自由基是BQD/PTA-Au异质结光合成H_(2)O_(2)的主要活性物种.原位漫反射红外光谱测试证实,纳米Au修饰可进一步提高O_(2)在催化剂表面吸附,并加速两电子的O_(2)还原反应.综上,本文围绕着具有各向异性电荷迁移的PTA,设计构建了电荷定向迁移的Z型异质结体系,实现了高效的H_(2)O_(2)光合成,为高效Z型异质结体系设计构建提供了新思路.
摘要:针对传统盒装产品装箱封箱生产线集成度低、装箱封箱效率低和人力成本高等问题,设计了基于工业机器人的盒装产品全自动装箱封箱生产线布局、组成及工作流程,研制了工业机器人专用夹具、物料输送机、物料翻转机构、推料机构和进箱机构等关键机械部件,并基于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rogrammable Logic Controller,PLC)实现了多机构之间的协调控制,从而设计出盒装产品全自动装箱封箱生产线。实验表明,所设计的全自动装箱封箱生产线可以实现盒装产品的自动装箱封箱等工序,并节省空间和人力,有效地提高了盒装产品的装箱封箱效率与自动化水平。
摘要:机器人底座是机器人的重要零部件,为确保零件的精度达到指定要求,零件加工工艺设计就起到关键作用。经过详细分析机器人底座零件结构特征与加工技术要求,进行零件制造工艺及检测工艺设计。零件测量结果表明本文工艺设计符合要求,可为类似较大零件加工工艺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
摘要:针对啤酒灌装机贮液缸液位系统控制过程中存在的时变性、滞后性、非线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模糊PID的贮液缸液位系统控制算法.首先,分析了贮液缸液位系统控制原理,并对此进行数学建模.其次,设计了双模糊PID控制算法,分别建立了粗调、精调模糊控制器及模糊规则表,并在液位系统的误差处于不同范围时能自动切换对其控制,以此对PID进行精确的参数整定.最后,搭建了液位系统仿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模糊PID的性能要优于PID,而双模糊PID在模糊PID的基础上更好地优化了其性能,提高了液位系统的精度、鲁棒性以及响应速度.
摘要:主要阐述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机械加工工艺设计问题,包括分析工业机器人旋转底座零件图样,了解旋转底座的结构、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毛坯材料,确定零件合理的加工余量和毛坯尺寸;选择旋转底座的定位基准和表面加工方法,确定旋转底座机械加工工艺路线和工序尺寸;选择合适的加工设备和加工刀具进行零件加工。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