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姚振声"
11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吆喝声入耳 京腔味更浓
收藏 引用
《曲艺》2012年 第4期 40-41页
作者:姚振声不详 
1992年,中央电视台曾邀我给观众讲讲"叫卖广告"。在节目的讲述中,我时不时地模仿着小商小贩吆喝几声,如北京卖西瓜的、卖小金鱼的、卖擦铜粉的等,增加和活跃了讲课的气氛,得到了观众的好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斯人已去 风流尚存——汪景寿教授对曲艺理论的贡献和治学品格
收藏 引用
《曲艺》2011年 第3期 10-11页
作者:姚振声 
汪教授对曲艺艺术的突出贡献还在于他毕生致力于教学工作。他坚持不懈地倡导并身体力行,把曲艺艺术普及到广大学生中去,要让年轻的大学生都知道曲艺艺术。曲艺并不是记问之学:而是博大精深,他不仅使人知道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历史,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德艺双馨 美在其中——论相声演员的审美修养
收藏 引用
《曲艺》2012年 第12期 22-25页
作者:姚振声不详 
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马季曾经呼吁:“要彻底解决相声的问题,还要从相声队伍抓起。相声也应该像其他姊妹艺术那样,用科学的方法培养有科学头脑的艺术家,首先要有文化底蕴……关键是要把相声演员组织起来提高文化素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老舍与抗战相声
收藏 引用
《曲艺》2013年 第1期 46-47页
作者:姚振声 
人民艺术家老舍,不仅在小说、戏剧的创作上有着卓越的成就,在相声艺术的创作和理论研究上也有着突出的贡献。老舍的相声创作生涯应该是从1937年"七·七"抗战以后开始的。日本军国主义不顾世界人民的反对和中国人民的抵抗,又贸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曲坛听遗韵 声调贯九州——缅怀杜澎的艺术人生
收藏 引用
《曲艺》2011年 第1期 12-14页
作者:姚振声 
听到杜澎去世的消息如五雷轰顶,惊愕万分,悲痛不已。我与杜老从相识到相知已有三十多年光景了,他是益友更是我的良师。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就常去他家中造访,聆听他的教诲,每去一次都有收获,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曲艺发展离不开文艺评论
收藏 引用
《曲艺》2011年 第12期 36-37页
作者:姚振声不详 
去年,北京文艺评论家协会在北京市文联领导下正式成立。我以曲艺理论研究者身份参加了该组织,并选为理事会理事,感到无限欣慰。尤其在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协会的成立有着至关重要的现实意义。我坚信,有了它定能够在双百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声美曲美人更美——走进张蕴华的艺术人生
收藏 引用
《曲艺》2014年 第7期 28-31页
作者:姚振声 
在当今曲坛,人们对张蕴华的名字似乎并不陌生.众所周知她是活跃在舞台上的单弦岔曲表演艺术家,但经过较长时间的接触,在我的眼光里,她更是一位纯粹意义上的文化学者,蛰伏探索,几成其一种为学为艺的风格.她不仅在单弦岔曲的表演方法与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见证老舍先生与北京宣南文化
收藏 引用
《曲艺》2010年 第3期 28-29页
作者:姚振声 
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对咱们北京宣南人和宣南文化可以说达到了至真至爱和至深的程度,他所写的小说、戏剧、曲艺及其理论几乎都和宣南人、宣南事儿沾点边儿,你看《鼓书艺人》、《龙须沟》、《方珍珠》、《柳树井》、《骆驼祥子》、《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常德鼓书传承发展正当时
收藏 引用
《曲艺》2014年 第1期 32-33页
作者:姚振声 
北京的金秋十月,天高气爽,景色宜人。我有幸参加了“常德‘鼓书’传承发展研讨会”及“学术观摩演出”。这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曲艺研究所和湖南省文化厅、中共常德市委、常德市人民政府鼎力主办的。我是个“老北京”,最喜欢听的是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斯人已去 风流尚存——汪景寿教授对曲艺理论的贡献和治学品格
收藏 引用
《曲艺》2011年 第2期 18-21页
作者:姚振声 
汪景寿教授是集曲艺理论和曲艺史论于一身的成绩卓著的学者、专家和教授,他的学术文章和著作在曲艺界受到众人的钦敬。汪景寿早在解放初期就参加革命工作了,后于1956年转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深造,1961年开始在北京大学任教。他满怀高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