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姜娜"
145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现代语境下的设计思考——以南昌699文化创意园为例
收藏 引用
《河北农机》2019年 第6期 109-110页
作者:姜娜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设计与思考是设计师在构思一件新事物时,必要的两种能力。新问题的出现,往往要在思考中寻求解决的方法。在设计中,思考是对设计作品的塑造、创新。处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设计师,会有不同的设计思考,可能会忠实于当下,又或者会超于当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创意产业与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互动关系初探——以人才培养为视角、以南昌大学为个案
收藏 引用
《南方农机》2013年 第5期44卷 27-29页
作者:沈鲁 姜娜南昌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江西南昌330031 
人才作为创意产业的核心资源,为创意产业丰富性提供了智力支持,也为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提供了机遇。但是,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与文化创意产业之间应该存在的各种有效的互动关系却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已经严重制约了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谢晋:廉颇虽老 风范长存
收藏 引用
《电影》2007年 第12期 36-37页
作者:姜娜 沈鲁 
他是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电影艺术家;他的审美理想充满着对现实的沉思与拷问,对历史真相的探询与开掘,对人性人情美的抒写与礼赞。而这种银幕审美理想与客观现实之间的真正关系:这种审美理想的风格与模式,又往往成为论者争议的导火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视觉传达方法论在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收藏 引用
《陶瓷科学与艺术》2022年 第8期56卷 32-33页
作者:姜娜拾青文化艺术(上海)有限公司上海闵行201199 启东青蓝文化艺术工作室江苏启东226200 
视觉传达的设计思维和方法是基于艺术设计最底层的概念而建立的,是人们对视觉印象进行主观加工,并借助工具方法,依照步骤和程序,在恰当的载体上重新构建,最终与观众产生交流和互动的一种美学艺术呈现。视觉传达的方法论同样也适用于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析设计史论对设计理念的启示作用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 第6期 139-140页
作者:姜娜湖南农业大学艺术设计系 
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史论学习的重要性不可忽视。史论的学习能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形象思维能力和艺术设计的创新能力;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又能赋予作品更多的文化内涵,满足现代人对文化底蕴的精神追求。因此史论的学习不仅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融媒体场景下数字广告跨渠道互动机制与效果归因
收藏 引用
《电视研究》2019年 第1期 35-37,54页
作者:严威 张明华 姜娜中国传媒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广州欢网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融合媒体场景下,消费者在电视、电脑、手机、平板等各种设备和渠道之间来回切换,跨屏多终端收视成为常态。融合媒体各个渠道之间存在着竞争、互补、协同、交叉等多种互动关系,数字广告的投放效果受到直接与间接、短期与长期、消费者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明代书房设计美学思想在当代室内设计中的应用
收藏 引用
《艺术品鉴》2018年 第12Z期 73-74页
作者:姜娜江西财经大学艺术学院 
自古文人嗜好书,书房是文人学子最为重视的空间场所。随着明代经济文化的繁荣发展,家具的发展也达到顶峰,文人墨客受到环境的影响和自身兴趣所好,纷纷参与到书房的空间设计中,这对我们当下的室内空间设计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设计研究案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进展
收藏 引用
《中国环境监测》2014年 第2期30卷 118-124页
作者:姜娜葫芦岛市环保局环境监测中心站辽宁葫芦岛市125000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ICP-MS)是目前发展最快的痕量元素分析测试技术之一。由于该技术提供了极低的检出限、极宽的动态线性范围,干扰少、分析精密度高,可进行多元素同时快速分析,可与多种分离技术及样品前处理方法和进样方法相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高校内部管理体制的权力整合与制度创新
收藏 引用
《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 第3期 171-174页
作者:徐远火 姜娜西华师范大学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教务部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是高校内部组织系统及其构建的原则与功能的总称。权力整合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内部管理体制创新的目标是建立党委领导、校长治校、教授治学三权分治的现代大学制度。制度设计是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装饰色彩观在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收藏 引用
《文艺生活(艺术中国)》2009年 第10期 116-117页
作者:缪锦龙 姜娜湖南农业大学东方科技学院 湖南农业大学体育艺术学院艺术设计系 
本文从"五色"、"五行"、"吉利、驱邪"等方面论述了中国传统装饰色彩观的形成,指出现代设计应深入了解传统装饰色彩观对现代人的影响,结合装饰、环境、使用对象,推陈出新地表现相关主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