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题名(书名、题名),A=作者(责任者),K=主题词,P=出版物名称,PU=出版社名称,O=机构(作者单位、学位授予单位、专利申请人),L=中图分类号,C=学科分类号,U=全部字段,Y=年(出版发行年、学位年度、标准发布年)
AND代表“并且”;OR代表“或者”;NOT代表“不包含”;(注意必须大写,运算符两边需空一格)
范例一:(K=图书馆学 OR K=情报学) AND A=范并思 AND Y=1982-2016
范例二:P=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AND (U=C++ OR U=Basic) NOT K=Visual AND Y=2011-2016
摘要:为了研究无机胶植筋式后锚固连接的抗火性能,进行了无机胶与有机胶植筋真实火灾的对比试验。在设计试件时考虑了锚固深度和植筋胶种类2种影响因素。试验时先通过杠杆对试件施加荷载,并在试验中保持恒定不变,然后按照ISO834国际标准升温曲线对试件进行升温,通过植筋梁的挠度来控制试验进程,直至植筋梁试件挠度发展较大而破坏。试验中使用高温应变片、差动式位移传感器以及热电偶来采集试验的关键数据。试验结果表明:锚固深度和植筋胶种类对植筋构件的抗火性能均有较大影响。在火灾作用下有机胶植筋最终将发生锚固破坏,破坏较突然,且耐火极限短。无机胶植筋的受弯构件,在满足一定锚固深度的前提下,在火灾作用下不会发生锚固破坏,破坏形态同一般的钢筋混凝土梁。
摘要:为研究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高温后受损混凝土梁的受剪性能,设计了6个混凝土梁试件,首先按照ISO 834国际标准升温曲线对其中5根混凝梁进行受火试验,然后采用梁侧锚固钢板加固,并对其进行静力试验。分析了梁侧加固钢板高度与螺栓间距对加固梁受剪承载力、延性及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法能显著提高高温后钢筋混凝土梁的受剪承载力,并改善原混凝土梁的整体受力性能;受剪性能的加固效果随钢板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螺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在梁侧锚固钢板加固梁中,钢板与混凝土存在纵向与横向滑移;螺栓间距对钢板与混凝土之间协同工作的程度影响较大。
摘要:为研究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钢筋混凝土梁(BSP梁)中钢-混凝土连接界面上的横向滑移对加固梁的极限承载力及变形性能的影响,将BSP梁中横向剪力传递类比于Winkler弹性地基模型,并结合已有试验和数值模拟成果,提出了可用于计算横向滑移和横向剪力传递的分段线性简化模型.从而得出了由混凝土梁和钢板抗弯刚度及螺栓连接剪切刚度计算横向滑移和横向剪力传递的实用计算方法.该简化模型的适用性得到了试验成果的检验,并可用于指导BSP梁的加固设计.
摘要:为研究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高温后受损混凝土梁的受力性能,设计12个混凝土梁试件,预先按照ISO834国际标准升温曲线对其中的11根混凝梁进行受火试验,然后采用梁侧锚固钢板加固高温后受损梁,并对其进行静力试验。分析了梁侧加固钢板的厚度与高度、螺栓间距与增设角钢等因素对加固梁承载力、延性及刚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高温后受损梁采用梁侧锚固钢板加固后,极限荷载和刚度均得到显著提高;原混凝土试件整体的受弯与受剪性能均得到改善;加固效果随钢板高度的增大而增大,随螺栓间距的增大而减小。梁侧钢板在应力较大处可能发生局部屈曲,在BSP加固设计中,应通过有效措施来限制梁侧钢板的局部屈曲。
摘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大量旧有建筑需要加固改造,而植筋作为后锚固技术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加固改造工程中。在实际工程中,许多植筋构件存在着火灾的风险,考虑到无机材料具有良好的耐高温性能,因此对无机植筋胶进行深入的研究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为了研究无机胶植筋构件的耐高温性能,进行了无机胶与有机胶植筋真实火灾的对比试验。在设计试件时,考虑了锚固深度和植筋胶种类两种影响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在火灾作用下有机胶植筋最终将发生锚固破坏,破坏较突然;无机胶植筋的构件在火灾作用下力学性能表现良好,并没有发生锚固破坏。
摘要:既有建筑外墙的施工工艺与施工质量各有不同,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耐久性在逐渐下降,高空坠落风险也逐渐增大。以某高校多幢建筑外墙完损检测为例,探查了不同建筑外墙构造做法及其常见损伤类型,分析各类外墙出现开裂、空鼓、脱落等损伤的具体原因,并提出综合运用红外热像法、目测法及敲击法的快速评估方法。结果表明,该快速评估方法兼顾了完损检测效率、准确度和结果的可靠性,并据此给出了既有建筑外墙设计、施工和维护的建议。
地址:宁波市钱湖南路8号浙江万里学院(315100)
Tel:0574-88222222
招生:0574-88222065 88222066
Email:yzb@zw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