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孙孟明"
13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宛然入画 气格亦高——杜牧《清明》艺术构思管窥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6年 第3期 32-33页
作者:孙孟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的《清明》绝句,历来被大家所喜爱与传诵。然而,明人谢榛在《四溟诗话》中云:“此作宛然入画,但气格不高。”此评失之偏颇,笔者不敢苟同,如果改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柳永《雨霖铃》浅析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7年 第6期 36-37页
作者:孙孟明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而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唧唧复唧唧”辨析
收藏 引用
《修辞学习》2001年 第2期 38-38,3页
作者:孙孟明 
北朝民歌开篇五个字"唧唧复唧唧",历来就有三种不同的解释.有言为蛩鸣声,有言为机杼声,有言为叹息声,众说不一,各述其道,似乎都能得其理.不佞对此均有异议,今从修辞角度提供一点佐证,试加以辨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谈古诗中典化对偶
收藏 引用
《当代修辞学》1994年 第1期 27-28页
作者:孙孟明 
古诗中有对偶,律诗尤为显著,其工与拙为衡诗是否上乘的重要标准。典化对偶实是刘勰所言的“事对”,亦为诗人乐于运用的艺术手法。因“并举人验”,故颇多难作。用之过分,有“掉书袋”之嫌;用之得体,能使诗的意境深邃隽永,耐人寻味。试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题画诗浅说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1997年 第8期 2-5页
作者:孙孟明安徽肥东费集中学 
题画诗是我国传统艺术的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它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使人们有一种既见其画又见其画外之意的妙趣。清人郑板桥《竹石》题画诗云:“咬定青山不放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浅说千古流传的“摇落”二字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1999年 第11期 22-23页
作者:孙孟明安徽肥东费集中学 
在古典诗词中,“摇落”二字可以说屡见不鲜,千古流传。据考,“摇落”最早见于宋玉《九辩》中“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以“摇落”写秋天草木凋零之状,颇具独特的艺术魅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杜甫《登岳阳楼》艺术手法探秘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1996年 第11期 43-45页
作者:孙孟明安徽肥东费集中学 
杜甫《登岳阳楼》的艺术手法是诗中景与情(即物与我)的奇特结合。所谓“寓情于景”,“借景抒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都离不开一种映衬方式。景与情的关系不外“相辅相成”(以乐景写乐、以哀景写哀)和“相反相成”(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妙在“隔”与“不隔”之间——谈三首比附寄托的“咏蝶”诗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1997年 第2期 33-35页
作者:孙孟明安徽肥东费集中学 
诗词有“隔”与“不隔”的分别。所谓“隔”,即“如雾里看花”;所谓“不隔”,即“语语都在目前”。这样的界说,虽有其精到之处,但仍嫌不够全面。似乎除了“隔”与“不隔”之外,再无别的艺术途径。从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所提出的“谢...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略说“诗无达诂”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2000年 第10期 14-15页
作者:孙孟明安徽肥东费集中学 
汉朝董仲舒在《春秋繁露》卷三《精华篇》里云:“《诗》无达诂,《易》无达占,《春秋》无达辞。”这可算是“诗无达诂”的起源。所谓“达诂”,换一种说法,即“通达的解释”。何以会产生“诗无达诂”的现象呢?因为凡诗历来就有“贵曲忌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靓”字溯源
收藏 引用
《语文知识》2001年 第12期 21-22页
作者:孙孟明安徽肥东费集中学 
近年来报刊以“靓”字赞美女性,在商业性化妆品广告上时有标榜。有人认为这个“靓”字在字典上没有,是从港台传过来的。其实不然。在1991年前,通常的字词典都可查出。如《古汉语常用字典(附录)》《工农兵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都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