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孙少颖"
17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远程教学系统设计中关键技术实现方法探讨
收藏 引用
《教育信息化》2005年 第6期 67-68页
作者: 孙少颖东北财经大学网络信息管理中心 大连理工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本文对基于网络的现代远程教学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进行了一些探讨,并以我校所开发的基于网络的远程教学系统为例对研究开发过程中所采用的技术路线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邮史忆踪之三十 “益鸟”邮票引出的话题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6年 第10期 26-27,32页
作者:孙少颖 
本文是忆述1982年T79《益鸟》邮票的选题设计,以及由此引出的关于动植物邮票的一些话题。建国以后,中国发行的动物题材邮票,基本是按照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濒危的野生动物名录,单独发行某种动物的邮票,如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等。从上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邮史忆踪之十一 大老宋兼具三家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5年 第2期 26-27页
作者:孙少颖 
“大老宋”,就是宋兴民。这是从当年邮政总局叫起来的。因为他身高块头大,叫他“大老宋”,很形象,他也感觉很亲切。说大老宋“兼具三家”,是说他在邮票发行、邮票设计、集邮事业方面,扮演的角色,做出的成就。不会画画的邮票设计家从195...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大龙邮展在澳门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8年 第2期 32-33页
作者:孙少颖 
1988年11月21日,我和赵顺义从香港乘船,直抵澳门。香港商务印书馆邮票艺术中心经理吕小萍和两位助手,同我们一起护送展品到澳门。澳门星光书店经理林苹先生,亲到码头迎接。中国邮票博物馆与澳门星光书店联合举办的"中国大龙邮票展...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情、雅趣与技艺的结晶—忆第一轮生肖邮票的设计与印制
收藏 引用
《中国集邮》2001年 第1期20卷 12-14页
作者:孙少颖 
中国发行生肖邮票,至今已经20个年头,启动这一盛举的牵头人宋兴民同志也已告别人世。我们有责任把第一轮生肖邮票的设计、印制的历史写下来,供今人、后人参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邮史忆踪之十四 璞玉金匮——记《国际档案周》邮票的设计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5年 第5期 26-27页
作者:孙少颖 
我于1979年9月,从邮电部邮政总局调到邮票发 行局(中国邮票总公司),担任设计室主任。这时,《斯大 林诞生一百周年》邮票正在雕刻;《白求恩逝世四十周 年》邮票的图稿已设计完成,正在办理审批;《齐白石作 品选》邮票,除小型张上的白石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集邮学术的源流与发展(上)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4年 第11期 18-21页
作者:孙少颖 
一、集邮学术的起源1、集邮,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集邮源于邮票。集邮学术则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邮票,是人类通信发展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邮政实行预付邮资制、均一邮资制的标志,它是预付邮资、已付邮资的有价凭证。邮票,是...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邮史忆踪之二十九——以花写史 以史为师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6年 第9期 26-27页
作者:孙少颖 
1982年,为“中日邦交正常化十周年”发行邮票之事,中日双方都非常重视。当决定仍由双方各自发行纪念邮票之后,日本邮政省邮票主管部门,特派邮票设计师菊池吉晃先生专程来华,交流信息,进行友好访问。我和李印清、万维生、卢天骄、张克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票题畅谈(三)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3年 第3期 15-13页
作者:孙少颖 
“万寿票”是否另有所庆1894年,清代发行的“慈禧太后六十寿辰纪念邮票”,是中国邮票史上第一套纪念邮票。它的枚数多达九枚,设计成熟,图案丰富,面值齐全,而且它又是中国第一套知道设计者姓名的邮票,后又加盖、再版了不止一次,因而留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邮史忆踪之十五 范曾涉邮二三事
收藏 引用
《集邮博览》2005年 第6期 26-27页
作者:孙少颖 
我于1979年到邮票设计室后,为了齐白石小型张上的白石老人画像的最后修饰问题.曾造访过范曾先生。当时他住在东直门外的新源里,是个双室普通单元房,既无客厅,更无画室。只能在卧室的写字台上作画。来人多了,只好坐在床上。范曾对白石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