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孙希娟"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丰子恺散文创作简论
收藏 引用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 第1期27卷 191-196页
作者:孙希娟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本文着重从丰子恺一生不同的创作阶段来观照其思想发展和艺术主张。作者的创作大致经历了抗战前、抗战期间、解放后(50—60年代初)和晚年创作几个阶段。他的散文随笔大多撷取身边小事,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受和思考,艺术上则遵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解读迟子建小说中人物的诗性美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08年 第6期 123-127页
作者:孙希娟长安大学人文学院 
作为一位黑土地的女儿,迟子建在长达20多年的小说创作中,始终将关注的目光投注在东北这片广袤苍凉的土地上。作者就像是一位善于歌唱而又永无疲倦的精灵,用美妙、深情、隽永的歌喉咏唱着这片黑土地上的丰富与神奇。作者用她那悲悯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出“串来串去”的舞台剧——解读《暗恋桃花源》的表现艺术
收藏 引用
《当代戏剧》2011年 第5期 19-21页
作者:孙希娟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作为台湾小剧场话剧的代表作,《暗恋桃花源》不仅在台湾有着广泛的影Ⅱ向,在大陆也深受观众欢迎。该剧的成功不仅体现在主题的丰富意蕴上,也同样得力于艺术表现的高超。该剧以悲喜剧的风格,文本互置的结构,象征性的手法以及多样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世纪台湾青春片的多元化叙事主题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4年 第1期 160-165页
作者:孙希娟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一、台湾青春片概述 所谓青春片,主要是以讲述青少年的生活状态和精神世界为主,并以青少年作为影片主角的电影。作为一种影片类型,青春片在世界很多国家都占有重要的地位,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暗恋桃花源》主题意蕴探微
收藏 引用
《文艺争鸣》2012年 第12期 146-149页
作者:孙希娟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暗恋桃花源》(1)是台湾当代著名戏剧导演赖声川的舞台剧代表作,讲述的是一喜一悲的两个故事以及由此发生的交叉纠葛:"暗恋"和"桃花源"是两个不相干的剧组,他们都与剧场签订了当晚彩排的和约,双方争执不下,谁也不肯相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形势分析——以《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短篇小说卷》为依据
收藏 引用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年 第4期36卷 132-136页
作者:黄珞 孙希娟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陕西西安710064 
以《陕西文学六十年作品选·短篇小说卷》为依据,分析了陕西作家短篇小说创作态势,认为陕西年轻一代作家的短篇小说创作无论内容还是艺术质量都不及老一辈作家所达到的高度。作为中国文学重镇的陕西文学,如果没有短篇小说的昌盛,无...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互联网时代的小小说
收藏 引用
《小说评论》2013年 第6期 120-123页
作者:孙希娟 黄建国长安大学文学艺术与传播学院 
有一天,我们生活的世界发生了一个变化。这个变化似乎是渐进的、在不知不觉间完成的,但又是突然的、巨大的,令人猝不及防的——互联网时代到来了。互联网利用信息技术的手段,将多个计算机终端互相联系起来,人们可以在相距遥远的两...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画的审美意蕴与大学生审美观教育
收藏 引用
《艺术评鉴》2024年 第6期 51-56页
作者:孙希娟贵州省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中国画蕴含丰富的民族文化精神与艺术情理,承载着大学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使命。“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中国画建立在古典美学基础上,从自然造化中学习,揣摩创作方法,体现“天人合一”的艺术审美追求。学习中国画,不仅要掌握中国画的艺...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西方绘画元素对中国画艺术趣味的影响探讨
收藏 引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中)》2024年 第6期 27-29页
作者:孙希娟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虽同为绘画艺术,但东西方文化的迥异性,造就了各自绘画艺术的独特形态。西方绘画倡导写实主义,利用焦点透视法,注重对光影的描绘,让绘画作品更富有视觉冲击力和感染力。中国画注重抒情达意,在“似与不似”之间展现独特的意象魅力。相比...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国绘画中的留白艺术解读
收藏 引用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年 第6期34卷 64-65,68页
作者:孙希娟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术与体育教育学院贵州铜仁554300 
在中国绘画中,留白是一种独特而又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留白以其"虚"和"无"来反衬笔墨的"实"和"有",充分地凸显笔墨和色彩的优势,增强画面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形成独特的富含中国哲学思想内涵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