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孙昊德"
19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想象、显微与日常:本土城市空间视觉现代性的“涌现”与“黑白影社”建筑摄影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24年 第3期 180-186页
作者:孙昊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20世纪30年代,本土城市近代化推动空间的现代转向,作为场域和现象激发着“黑白影社”的建筑摄影创作,建构“现代城市空间”这一崭新对象。文章归纳了其中“空间-视觉”的三种主要互动:场景的想象建构、工业的显微透视与都市的日常纪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共享理念下日常与纪念的调和——以“象山书院”更新设计为例
收藏 引用
《世界建筑》2024年 第7期 108-113页
作者:孙昊德 李浩宇 李欣蔚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 上海交通大学 成都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空间共享理念旨在服务不同使用者在有限空间内实现和谐、高效的共存,以激发更大的社会价值。设计实践中,日常性和纪念性需求往往同时存在,需要平衡使用模式的并置和复杂性,避免纪念性塑造导致的空间空置。本文通过案例分析引入对“象山...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日常印迹作为视觉批评:《建筑评论》“人之规划”中的建筑摄影
收藏 引用
《建筑学报》2022年 第2期 94-101页
作者:孙昊德 孙依巧 游猎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上海200240 剑桥大学建筑系英国 
英国《建筑评论》期刊在1960年代末推出了"人之规划"系列专刊,围绕专刊中提及的3个主要议题:城市的纪念性、"家长式"住区以及复杂交通设施,通过视觉图像比较分析,剖析了视觉与议题深刻而生动的互动特征,解读建筑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民大会堂纪实性建筑摄影与技术可读性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17年 第5期 80-87页
作者:孙昊德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1958~1959年,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照相室(简称"北京院")的侯凯沅摄影师,拍摄了大量人民大会堂建设过程的纪实性建筑摄影。基于对摄影资料的整体研究,本文通过摄影的图像分析,借助建筑设计的解读,探究人民大会堂建筑摄影纪...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北京现代纪实性工业建筑摄影初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照相室档案研究1958-1965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17年 第4期 246-260页
作者:孙昊德 
建国初期工业现代化所带来的物质进步,催生了工业建筑形象空前规模的图像制产与传播。隶属国有建筑设计机构的摄影师所拍摄的工业建筑摄影纪实,在集体化图像制产与传播场域中,成为了社会、政治、文化层面,工业建筑的图像化载体。本文以1...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人文视角下健康城市的“可读”——以《建筑评论》“Manplan”专题为例
收藏 引用
《建筑创作》2020年 第4期 38-47页
作者:孙昊德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后疫情时代的健康人居环境营造中,以人文主义视角对物质环境的解读,是并行于物质研究的重要维度。本文研究了英国《建筑评论》杂志在1970年发表的《人之规划》"健康与福利"专题,探究其基于建筑创作,以视觉媒介为载体的人文观...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李虎·说
收藏 引用
《城市设计》2017年 第1期 48-57页
作者:李虎 孙昊德 苏天宇OPEN建筑事务所 清华大学 
[时间]2016年11月22日/[Date]November 22,2016[地点]北京/[Place]Beijing,China第一部分建筑与城市实践Q1您的事务所名为OPEN Architecture,直译过来是“开放建筑”,能否解释一下“开放”的含义?从建筑到城市是否也是一种开放?我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具名的现代新华社展览图片中的工业建筑摄影初探
收藏 引用
《时代建筑》2021年 第3期64卷 44-48页
作者:孙昊德 许可上海交通大学设计学院建筑学系 
服务新中国建国初期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逐项"计划",奠定了工业建筑与顶层意志的密切连接。此时的建筑摄影,成为工业建筑作为技术和知识集合的重要媒介,更是作为反映政治和文化意志的观念集合的重要媒介。文章研究了新华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约翰·拉海姆谈旧金山城市设计
收藏 引用
《城市设计》2016年 第4期 6-15页
作者:约翰.拉海姆 杨滔 孙昊德美国旧金山规划局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时间]2016年3月30日[Time]March 3,2016[地点]北京[Location]BeijingQ1既然您的教育背景是建筑学,为什么您选择了长期规划作为职业呢?这是个好问题。我学习的是建筑设计,但慢慢地我意识到我对建筑之间的空间及建筑群所形成的系统更感...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融合的北京
收藏 引用
《城市设计》2016年 第1期 62-79页
作者:季喆禧 孙昊德美国波士顿罗奇基金会 清华大学 
北京城是一座无需内聚力的宣言口号之城。鲜有城市跟北京一样,其规划受到多种多样的政治以及空间意识形态的影响,并且规划的时间如此之长。本文通过融合性的叙事研究方法,在北京物质层面的建成环境和精神层面的意象环境中,梳理众多宣言...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