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孙汉旭"
12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一种空间软对接仿生手腕设计与仿真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22年 第13期58卷 59-70页
作者:徐升 褚明 孙汉旭北京邮电大学现代邮政学院(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空间对接装置作为开展空间目标捕获的关键装备,不仅要解决航天器的捕获问题,还要能够缓冲碰撞能量,避免发生硬碰撞,减少对接的冲击等。针对空间捕获软对接问题,设计一种空间软对接仿生手腕,以陀螺机构的三维旋转模拟仿生手腕运动,通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耐受大温差的转动连接分析与设计方法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 第17期46卷 165-171页
作者:邵志宇 冯顺山 孙汉旭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科学与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1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针对转动连接在大温差等复杂环境下的使用要求,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提出一种对由深沟球轴承或角接触轴承所构成定位预紧轴系的分析与设计方法。该方法用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绘制出由轴承的径向间隙、轴向位移、滚珠和滚道之间最大接触应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型球形水底观测机器人设计分析与实现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20年 第13期56卷 103-109页
作者:李艳生 孙汉旭重庆邮电大学先进制造工程学院重庆400065 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面向水底信息获取和环境观测需求,基于球状壳体抵抗水压能力强,转动水阻力小,便于姿态控制特点,提出球形水底观测机器人构型,由螺旋桨推进、姿态调节和复合滚动装置组成欠驱动六自由度水下移动平台,球壳作为密闭舱保护内部电子器件,结...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空间机械臂地面微重力混合模拟方法研究
收藏 引用
《机器人》2013年 第3期35卷 299-305,312页
作者:叶平 何雷 宋爽 孙汉旭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针对可用于空间站组装的7-DOF空间机械臂的结构特点,提出了基于气浮和静平衡的地而微重力混合模拟方法.采用气浮法实现7-DOF空间机械臂中间段的重力补偿,并设计两套静平衡机构分别用于实现7-DOF空间机械臂两端肩部和腕部的重力补偿.利...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球—轮复合可变形机器人的结构设计与分析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12年 第15期48卷 25-31页
作者:侯康 孙汉旭 贾庆轩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设计一种将球形机器人与轮式机器人运动特点相结合的可变形移动机器人。该移动机器人可以适应多种复杂的地形环境,自身几何形状发生变化以实现球形和轮式机器人互换。球—轮复合型移动机器人的机构系统由可变形球壳、球体推进装置和轮...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三分支机器人协调操作及关节力矩优化
收藏 引用
《机器人》2004年 第6期26卷 502-505,542页
作者:张秋豪 孙汉旭北京邮电大学北京100876 
针对三分支机器人协调运动 ,采用分离影响系数法分离各个分支的雅可比矩阵和惯性矩阵 ,再重新组合成整个系统的雅可比矩阵和惯性矩阵 ,建立三分支机器人运动学和动力学方程 .应用乘子罚函数方法 ,对三分支机器人基于最小关节驱动力矩优...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啮合式磁阻电动机结构参数的优化设计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13年 第4期49卷 184-192页
作者:吕新明 孙汉旭 贾庆轩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研究啮合式磁阻电动机(Geared reluctance motor,GRM)结构参数的设计原则和自动优化问题。在文献[11]给出的GRM参数化模型基础上,通过研究平均转矩随结构参数改变而呈现的变化趋势,提出各个参数的设计原则。为减少人工设计工作量和寻找...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柔性关节摩擦和不确定补偿的小波神经——鲁棒复合控制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10年 第13期46卷 68-75页
作者:孙汉旭 褚明 贾庆轩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研究柔性关节的高精度位置跟踪问题。建立柔性关节二阶级联动力方程,并引入非连续摩擦力和干扰项,针对系统存在的柔性与摩擦并存、不确定参数摄动、外部干扰等复杂动力特性,提出一种复合控制策略。全局采用李雅普诺夫函数的Backsteppin...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面向空间软捕获的双模传动关节设计与仿真
收藏 引用
《机械工程学报》2020年 第19期56卷 160-170页
作者:徐升 褚明 张晓东 孙汉旭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空间智能机器人系统技术与应用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94 
星载抓捕机构在空间目标捕获任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空间捕获时的对接碰撞很容易导致抓捕机构失稳。针对空间捕获软对接问题,设计了一种双模传动软接触关节,既能实现双自由度刚性传动,同时可通过阻尼吸振实现空间六维碰撞的缓冲和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水下球形机器人推进器管道的设计和优化
收藏 引用
《机器人》2013年 第1期35卷 115-122页
作者:潘浩 孙汉旭 贾庆轩 李鹏北京邮电大学自动化学院北京100876 
根据水下球形机器人的设计需要,运用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技术,对不同流态下不同截面尺寸和曲率半径的矩形截面弯管内的黏性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了离心力作用下二次流强度和壁面黏滞阻力随弯管参数变化的情况,得出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