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孙红侠"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让古希腊悲剧的魂魄在京剧武戏里重生 京剧《王者俄狄》观后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1期 32-34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让古希腊的命运悲剧在京剧的武戏里重生,这是浙江京昆艺术中心和上海戏剧学院联合创演的实验京剧《王者俄狄》给人带来的震撼。用京剧的形式与手段去再现一部深沉而伟岸的古典悲剧,让人赞叹的不仅是悲剧中经久不衰的人生体验,更是京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诗化”走向“更高的诗化” 杨小青导演的自我更新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4年 第7期 12-15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没有人会质疑杨小青对于当代越剧剧种美学风格建构的作用。产生于清末民初的越剧,和中国地方戏黄金时代很多剧种一样,具有民间性这种与生俱来的乡野属性。越剧进入城市演出以后,民间性表现为市井之气,即使是20世纪40年代袁雪芬等人倡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形式与意味:丑行表演与喜剧精神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24年 第1期 72-77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传统戏曲是“有意味的形式”,丑行的表演当然也不例外。如果说戏曲舞台上通过肌肉记忆形成的技术,其表演的本质是一种形式,那戏剧作为舞台艺术还需要具有另外一种更重要的意味,那就是戏剧的精神。丑行的表演当然是由技术构成的,但如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表演文学”理论视野下的陈少云表演艺术研究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4年 第2期 16-18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作为京剧麒派最具有代表性的表演艺术家和流派传承者,陈少云文武并重、南北兼容,他以沉稳凝练的台风、苍凉铿锵的气度,以出色的天赋条件和对京剧表演传统的忠实继承,使麒派表演艺术在创新中得到发展。从表演理论总结与建构的立场上看,...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文学性和历史抒情意识重新阐释经典——北方昆曲剧院《汉宫秋》观后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4年 第4期 29-30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北方昆曲剧院改编版《汉宫秋》将戏曲史中沉寂了近800年的元杂剧经典以昆曲的方式首次完整再现于当代舞台,使这部作品通过阐释重新获得了当代的生命力,因此是一次致敬传统,更激活经典的创作实践。改编版《汉宫秋》改变了原著中“匈强汉...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仗打完了,他们并没有回家——评话剧《天·粮》宝贵的创作诉求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24年 第3期 22-26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七十年前,数十万身份各异的人怀着共通的情感和共同的信仰,来到中国版图上最北的那块土地——北大荒。他们用青春和热血,用顽强的生命让这块土地不仅拥有了一个具有特殊含义的地名,更成就了一段具有特殊文化记忆的历史。那是一段激情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江苏省新创剧目综述与观察——“2022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新创剧目”综述
收藏 引用
《艺术百家》2022年 第6期38卷 50-53,96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北京100029 
2022年的第五届江苏紫金文化艺术节正逢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与之前的五年相比,“礼赞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是本届艺术节的举办宗旨,这使这一届紫金文化艺术节呈现出更多值得关注的特点。从题材选择上看,23台新创剧目体现出以文艺讲述中...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以“诗韵”追求现代戏曲美学表达 论翁国生导演艺术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2年 第8期 38-40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诗韵”与“诗化”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导演杨小青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以“诗化原则”为美学追求,《陆游与唐琬》(1989)、《西厢记》(1992)成为其“诗化越剧”的代表性作品。“诗化”两个字的本质并不是舞台描述,也不是类似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小剧场里的大意图 锡剧《红豆》如何讲述“爱情”
收藏 引用
《中国戏剧》2023年 第11期 29-30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3年8月,无锡市锡剧院首部小剧场锡剧《红豆》于无锡上演。作品以历史上南朝昭明太子萧统和女尼慧如的爱情故事为创作素材,以传统锡剧现代形态的表演方式重新讲述了这段爱而不能的故事。作为紫金文化艺术节“优秀剧目奖”等五项大奖...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舞台上的灯能否照出生活的影——京淮合演《新乌盆记》观后
收藏 引用
《戏剧文学》2022年 第11期 35-38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在“北京故事”小剧场展演中,我们看到来自上海的主创团队带来了全新一版的“京淮合演”版的《新乌盆记》。其实,这个戏的“新”之所在并非仅仅体现为艺术表现上的“京淮合演”,更多表现为现代视角的情感重构,但这种重构并不建立在修改...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