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孙红侠"
108 条 记 录,以下是71-80 订阅
视图:
排序:
孤立与抽离:现代戏模式下的表演程式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4年 第5期27卷 54-58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程式性表演作为传统戏曲具有的核心特征之一,在现代戏中却呈现逐渐缺失之状态。程式在时空固定的现代戏模式下,是孤立与抽离的存在状态,而这一点,已经形成了对中国戏曲表演美学的伤害。本文将这一艺术现象作为论述中心,从舞台形制、舞...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一“进”一“退”出性情——越剧《尹桂芳》的剧本与人物谈
收藏 引用
《福建艺术》2017年 第1期 57-59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尹桂芳,我们今日在影像资料上回看这位半个世纪前的越剧名伶时,会有很多令人惊讶的观感。她的表演仿佛有一种内敛的悲哀,一种欲言又止的悲凉况味,但又绝不失气质上的刚强坚忍之感。尹桂芳举手投足之间的“戏”,并不给足,也就是说...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俯下身,你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当下儿童剧创作旁白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9年 第1期 78-80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俯下身,你才能进入他们的世界',这是正在上演的儿童剧《玩具星球奇遇记》印在道具门上的一句话,也是要进入剧场的所有成年人观众低下头、俯下身,经过那扇低矮的道具门进入剧场观剧。而实际上,这句颇具象征和隐喻意味的话何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传统中生发的“后现代风”——小剧场淮剧《画的画》
收藏 引用
《东方艺术》2018年 第24期 56-58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小剧场'三个字自带先锋性,但上海淮剧团和杨浦区出品的新作小剧场淮剧《画的画》还是超出了一般化的对'先锋'与创新的理解,因为这部戏有可能是一出找到了由'传统'进入'当下'路径的作品。年轻化的创作...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花部的辉煌与京剧的形成
收藏 引用
《文史知识》2017年 第9期 40-46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中国传统戏曲地方戏的形成主要有两途,一是在民间说唱和歌舞小调的基础上形成的"小戏",也就是花鼓戏、采茶戏、花灯戏、秧歌戏等。而另外一途则是在南北曲以来的声腔衍变基础上形成的。一明末清初,中国南方地区流行的是昆腔和弋阳诸...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梅兰芳的三段情
收藏 引用
《人民周刊》2019年 第17期 68-69页
作者:孙红侠不详 
梅兰芳是一个稀世之才,一个中国奉献给世界的超级明星。在精彩纷呈的艺术生涯之外,梅先生本人的人生故事,也和他演绎的那些才子佳人的悲欢离合一样真实,甚至更为美丽。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戏曲化的陷阱——兼评滇剧《水莽草》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18年 第5期31卷 15-18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由玉溪市滇剧院创作演出的滇剧《水莽草》是一部从创作思路到舞台呈现都高度戏曲化的作品,但其在追求戏曲化的简约情节的同时却流于叙事的单薄。面对这样一部高度戏曲化的,但却并不是传统民间形态的现代剧场艺术作品,我们也许更应该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精神·文学·现实--三重交叠的《纸间留仙》
收藏 引用
《新世纪剧坛》2020年 第5期 36-41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无论任何一部中国文学史,都从来不会忽视和省略"蒲松龄"三个字,这个寂寞而闪亮的名字因他491篇以传统传奇文体写就的《聊斋志异》,传承了唐代以来传奇小说写作的传统,同时又独辟一方牛鬼神蛇、鬼狐花妖的文学天地。这些看似&q...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旁观”与“对话”重构了什么?——话剧《基督山伯爵》
收藏 引用
《上海艺术评论》2021年 第1期 64-65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 
《基督山伯爵》,无论以任何一种舞台剧的形式呈现,都有足够的能力在艺术和商业之间找到平衡。但2020年国家大剧院版的话剧《基督山伯爵》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对原著完成了重构。我们不能轻而易举地去评价这部原创话剧作品如何超越大仲马...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奇袭白虎团》里藏着的创作密钥
收藏 引用
《中国京剧》2021年 第7期 61-63页
作者:孙红侠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 
《奇袭白虎团》是山东省京剧院现代戏经典看家戏之一。2020年岁末,这出红色经典再现于首都舞台,首都的观众带着常态化防控时期的谨慎仍选择热情地走进剧场,送给这出戏高上座率和谢幕时的掌声雷动。为什么观众会如此热情?这份喜爱的背后...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