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孟凡行"
34 条 记 录,以下是21-30 订阅
视图:
排序:
遗产资源论——中国艺术人类学前沿话题三人谈之七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6年 第2期 28-36页
作者:方李莉 王永健 孟凡行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副教授博士300387 
"遗产资源论"是由艺术人类学家方李莉研究员在费孝通"人文资源"理论的基础上,基于长期的田野研究提出来的一个用于理解文化遗产和社会发展之间关系的概念和理论,并由其学术团队多个个案的田野研究实践予以不断完善...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全球艺术实践:中华民族视觉形象重塑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的新路径
收藏 引用
《社会科学家》2024年 第6期 164-171页
作者:康泽楠 孟凡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87 
世界各国人民对我国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认同基础是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同。这要求我们不仅要向世界展现中国对世界经济、贸易等物质领域进步作出贡献的一面,还要展现对世界和平、文化等精神领域作出贡献的一面,即中华文化的跨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国庆视觉形象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收藏 引用
《文化遗产》2022年 第5期 119-126页
作者:孟凡行 傅国群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87 东南大学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基地江苏南京210096 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1189 重庆三峡学院公共管理学院重庆万州404020 
对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的研究,不仅要注重政策解读和宏观理论阐释,更需从中观和微观视角考察、分析通过“符号和形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具体实践。我国国庆视觉形象是在历史、民族、政治、文化综合作用下形成的典型国家...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艺术自觉与当代社会发展——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述评
收藏 引用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15年 第4期12卷 135-140页
作者:孟凡行天津工业大学艺术学院与服装学院天津300387 
由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江南大学主办,《民族艺术》杂志社协办的"2015年中国艺术人类学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在无锡举。会议围绕着艺术人类学与当代社会发展主题展开,来自国内外艺术人类学领域的近200余...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传统艺术当代传承的生态结构和实践路径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研究》2024年 第5期37卷 24-34页
作者:孟凡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广东珠海519087 
中华传统艺术是从中华传统文化的土壤中生长出来的艺术形式,经过数千年的积淀和演化,形成了系统性的生态结构。这一结构主要由原生态和现生态、内生态和外生态以及本生态和衍生态等维度构成。借助生态视角考察传统艺术的当代传承,可见...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中乡村院落建筑及民俗空间——以周至县G村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17年 第4期 104-115页
作者:孟凡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关中地区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土厚文博,乡民知礼节,这些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其居所表现出来。院落与房屋是关中乡村人文地理景观的基本构成单位,"家"的主要物质象征,乡民最重要的财产。盖房修院是乡民的主要物质建造活动和...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遗产资源论”视域下的凤翔泥塑——兼谈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多元
收藏 引用
《艺术探索》2017年 第2期31卷 49-53页
作者:孟凡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随着城镇化的大规模开展,乡村资源尤其是优势人力资源被大量吸入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中国乡村的大规模溃败,重新评估中国乡村的状况和进乡村建设实践成为上到中央下到乡民的共识。在新一轮的乡村建设理论构建和实践中,原先一般被...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第一群体”及其生态扩展
收藏 引用
《民间文化论坛》2021年 第1期 48-51页
作者:孟凡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届常委会,针对各国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保护和传承过程中,在道德层面、立法层面或是商业利用层面出现的对“非遗”的滥用和不尊重等问题,于2015年审议并通过了《保...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关中乡村的礼物和礼俗——以周至县G村为中心的考察
收藏 引用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2期36卷 17-25页
作者:孟凡行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人类学研究证明,社会网络在很大程度上靠礼物交换得以建构和维系,这就为人们理解社会结构提供了很好的观察角度。人类学以往的礼物研究将关注点主要放在了礼物的社会维度上,对礼物的文化维度关注不够。对关中乡村礼物的考察研究表明,礼...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从介入到融和:艺术乡建的路径探索
收藏 引用
《中国图书评论》2020年 第9期43卷 8-23页
作者:孟凡行 康泽楠东南大学艺术学院 
在国家大力推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以艺术的独有方式参与到乡村建设中来,并逐渐形成几种“介入式”的艺术乡建路径,引起了学界的关注和讨论。随着艺术介入乡村建设实践的不断推进,介入本身具有的强烈的他性...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