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孟凡行"
34 条 记 录,以下是31-40 订阅
视图:
排序:
文学意象、文化景观与精神家园:中华文化视野中的“红高粱”
收藏 引用
《艺术评论》2024年 第3期 36-48页
作者:孟凡行 肖云霄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 
莫言塑造了红高粱文学意象,并用此意象的红色原型内涵赋予红高粱民族精神和生命力。围绕高密东北乡建构起来的文学场景让人从中获得熟悉的地方感,唤起国民的集体记忆。山东省高密市选用红高粱意象打造城市名片、组织民间艺术创作、开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中华民族视觉形象研究》专题主持人语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22年 第6期 20-20页
作者:孟凡行北京师范大学人文和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 
现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是一个政治和文化共同体,广大成员依靠政治、文化等方面的认同凝结到一起,其中文化是最深层次的认同。由于人类赖以交往交流的信息多数依靠视觉获得,民族视觉形象因而成为民族和国家认同的重要载体及文化资源。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生态博物馆建设与民族文化发展——以梭戛生态博物馆为中心的讨论
收藏 引用
《原生态民族文化学刊》2017年 第4期9卷 128-140页
作者:孟凡行 苏东海 方李莉 安丽哲东南大学艺术学院江苏南京210096 国家博物馆北京100028 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人类学研究所北京100029 
中国政府1996年在贵州六枝梭戛建立了中国第一座生态博物馆。生态博物馆是在后工业文明的环境中诞生的,而梭戛生态博物馆则是在一个农业文明的环境中建立的,前者有当地居民较高的文化自觉做基础,后者则主要是在政府和学者的推动下进...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器物、手工艺遗产与关中文化研究”项目简介
收藏 引用
《民族艺术》2015年 第4期 F0002-F0002页
作者:孟凡行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工程学院 
201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艺术学青年项目:器物、手工艺遗产与关中文化研究,项目负责人:孟凡行,批准号:14CG125,研究周期:2014年9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