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定检索结果

检索条件"作者=孟醒"
92 条 记 录,以下是1-10 订阅
视图:
排序:
孟醒作品
收藏 引用
《出版发行研究》2023年 第11期 I0003-I0003页
作者:孟醒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 
~~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王芳雷、孟醒绘画作品:《金桃》《波如来》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0年 第2期17卷 F0002-F0002页
作者:王芳雷 孟醒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 不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尔沁叙事民歌在内蒙古动画创作中的资源优势
收藏 引用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年 第5期 178-181页
作者:王芳雷 孟醒内蒙古艺术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本文从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叙事民歌及其特点入手,结合国内外将民歌或歌曲资源运用于动画创作的具体实践,分析内蒙古动画与本地区地域文化资源结合发展的现状,总结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将科尔沁叙事民歌资源引入本土动...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意涵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8年 第8期 174-176页
作者:王芳雷 孟醒内蒙古艺术学院讲师010070 
本文从人们审美需要的本能和当代传播的美学出发,结合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画结合的"和合之美"、蒙古族非遗动画传播的"综合美"及"生命美"的具体论述,详尽阐释了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动画传播的美学...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自觉语境下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动画互动发展刍议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19年 第9期 171-173页
作者:孟醒 王芳雷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 
本文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中国动画各自“文化自觉”的现实出发,论述二者“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客观需要和可行性,认为它们的互动发展必将为受众带来别样体验,实现“美美与共,天下大同”的理想之境。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电影化重构
收藏 引用
《当代电影》2020年 第11期 173-176页
作者:孟醒 王芳雷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 
本文从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主要特点和价值分析出发,论证了其电影化重构的必要性。同时,从电影的影像来源和案例分析入手,分别阐述了此非遗电影化重构之可能性。最后,对该非遗电影化重构的当下问题和未来方向...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论“逸格”审美与中国动画艺术民族风格之建构
收藏 引用
《电影评介》2023年 第1期 82-87页
作者:王芳雷 孟醒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 
“逸,本指超脱世俗的生活态度和精神境界。后转用于书画艺术中,指书画艺术中具有天真自然、飘逸不群、意趣出常特点的作品。”[1]随着时代发展,逐渐演变成绘画品评中的“逸格”之说。“逸格”审美经历史上诸多大家先贤探讨论述逐渐清晰...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文化传承的“身体转向”与蒙古族非遗的动画表达
收藏 引用
《美术大观》2019年 第6期 86-87页
作者:王芳雷 孟醒内蒙古艺术学院 
本文从文化和传媒产品的审美创造和文化传承“身体转向”的实际分析出发,从动画技术和动画艺术能够积极创造虚拟物质的非遗“身体”和“文化空间”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蒙古族非遗的动画表达能够在当代传媒语境下更好满足受众的审美心理...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新媒体动漫与“三少民族”非遗审美范式的转型
收藏 引用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2021年 第3期18卷 154-158页
作者:孟醒 杨燕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学院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10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文化和旅游局内蒙古鄂尔多斯017200 
本文立足历史与当下,以审美共同体视角,从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在新的传播语境和媒介环境下对审美范式的共同期许解析出发,从新媒体动漫与“三少民族”非遗审美范式的现实存在分析入手,以新媒体动漫审美属性对该非遗审美范式的转型与提升...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科尔沁叙事民歌动漫化的必要性研究
收藏 引用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年 第9期38卷 27-29页
作者:王芳雷 孟醒内蒙古艺术学院新媒体艺术系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70 
当代传媒语境下,兼具视听和梦幻效果的动漫以其独有的传播属性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方面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本文以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科尔沁叙事民歌及其传承的现状解析为切入点,分析了该民歌传播的当代语境和动漫化的优势...
来源:详细信息评论
聚类工具 回到顶部